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3:41:47
指導策略
幼兒園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幼兒作為發展中的人,有權利知道他所處的環境狀況,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因而,從幼兒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探索如何開展環保教育過程中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一、確立“環保”教育目標
幼兒正處于心智不成熟階段,對事物的理解、判斷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而,在確立目標時必須非常謹慎地考慮幼兒這一特點,即應以“啟蒙”為主,一切從簡單、粗淺開始。勿把成人所能理解的,成人所能達到的高度強加給幼兒。
二、選擇環保內容
選擇合適的內容是實現目標的有力保證。在選擇內容時應做到“三個聯系”。
1.與教育目標相聯系。教育內容是目標的載體,教育目標又同時在指導著內容的選擇。因而,選擇內容之前,一定要透徹地理解目標的指向,目標所蘊含的意義及范圍。
2.與幼兒生活環境緊密聯系。幼兒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從直觀走向抽象的過程,幼兒對其所生活的環境非常熟悉,在這個環境里選擇環保教育的內容,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與社會文化氛圍緊密聯系。目前,社會對環保越來越重視,對國家的環保政策、法律、公德、義務的宣傳力度越來越大,因污染環境、破壞環境而引發的個案追蹤報道越來越多,這就為環保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我們可把這些社會所倡導的環保文化轉化成生動的環保教材。
三、實施環保教育
實施環保教育,需要把握規律、掌握原則、講究方法、創造環境。
1.遵循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重視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2.家園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環境里與幼兒園達到教育的一致可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環保知識,可幫助幼兒發展和形成良好的環保行為。
3.各種教育互相滲透的原則。幼兒園的教育多姿多彩,可把環保教育寓于各科教育之中。
4.隨機教育的原則。教師做“有心人”,力求做到把握一切利于環保教育的契機。如在幼兒洗手時隨時提醒幼兒節約用水。
四、進行環保教育評價
對環保教育的評價即對實施過程及效果的全面評價,它有利于我們了解教育計劃是否符合幼兒發展的需要:檢驗方法是否得當,檢驗意識情感的變化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評價后的結果為改進教育方案提供了依據。評價的類型可從三方面考慮:一是過程評價,通過觀摩過程進行評價;二是影響評價,即看幼兒意識、情感、行為的即時改變;三是最終評價,即整體的效果如何。
幼兒園教育
環保教育七方法
方法一:觀察。我們可以組織幼兒去實地觀察,幼兒在馬路邊觀察到各種車輛排放出的尾氣,在工廠里看到大煙囪里冒出的濃煙,感受到空氣被污染后人會很不舒服。然后再帶他們到小樹林里、草地上及寬闊、美麗整潔的大公園或居住小區等,感受清新的空氣。通過比較,幼兒體會到樹林里,公園內的空氣真清新。懂得樹木和小草都有凈化空氣吸附灰塵的本領。
方法二:實驗。教師指導幼兒對某些因素或程序進行控制,然后再讓幼兒觀察其產生的不同后果。例如,教師引導幼兒將兩盆長勢相同的花,一盆放在室外,經常澆水,另一盆放在室內陽光照不到的陰暗角落,并不予澆水,數日后在讓幼兒觀察兩盆花有何不同,以幫助幼兒理解植物的生長與陽光和水的關系。
方法三:勞動。讓幼兒協同教師在種植園地刨土挖坑,栽種蔬菜、花、小樹,共同澆水、除草、剪枝,在飼養角飼養魚、鳥、蝌蚪、烏龜等小動物。共同喂食、換水、打掃,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樹木、花卉、等植物優化環境的功能.明白人和草、木、蟲、魚和睦相處的重要性,理解水、土和植物生長的關系以及人與動植物的關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