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1:35:37
一、當前健康教育存在的誤區和急待解決的問題。
(一)家長重知識技能培養輕自理能力培養。
筆者在家長問卷調查和與家長日常交談中得知,家長對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的態度極不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對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不夠重視。有的家長說:現在競爭激烈,孩子多學些知識技能吧;也有的家長說:現在還小,只要有兩只手,長大了他自然就會做;
2、幼兒自理意識弱,絕大多數幼兒飯后不知道把桌上的飯粒撿起來,玩完玩具不會自己整理等;
3、幼兒動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相當多幼兒不會自己脫衣穿衣、不能獨立用餐。
(二)部分教師對健康教育的認識頗有偏差。
目前,教師對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內容還不明確,對于健康概念的多元化認識不清晰,健康的觀念還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個人化的健康觀念上,屬于“生物醫學模式”的健康觀,對于現代社會的健康觀的多元性和整體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具體體現在:
1、忽視生活活動中蘊涵的教育因素。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習慣于把生活活動單純地看作是滿足幼兒吃喝拉撒睡的生理需要,是對身體的保育,而忽視蘊涵其中的教育因素;把生活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常規培養片面地看成管理手段,而忽視要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活動中,忽視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
2、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有的孩子由于家庭或是教育缺陷以及幼兒心理發展滯后等方面的原因,孩子出現了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為異常現象。例如:自私、脾氣暴躁、攻擊性強等。但幼兒園現行的健康教育內容大都采用單一的生理保健的保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與保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輕視與忽視。教師在實施健康教育時,對這些已經出現的心理問題往往較少關注。
二、幼兒園實施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國學前教育綱領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健康領域解讀”(教育部組織編寫)唯一執筆者顧榮芳教授提出:幼兒健康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體系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那么,怎樣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促進幼兒發展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幼兒園實施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恰當的教育方法。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成長的需要,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主的嘗試。”
1、實踐操作,感知體驗法。
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兒童的智慧出在她的手指頭上”,他在分析勞動、操作的過程的作用時指出:當雙手借助于工具加工東西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極為復雜的現象,每一瞬間,信號多次由手傳到腦,再由腦傳到手,手指活動越多,越精細,人的思維、智能發展越快。
如中班健康活動“我會系鞋帶”,教師可根據幼兒學習的程度,先后編兒歌和順口溜。首先,邊念兒歌邊操作,兩個頭兒,換一換,變個叉;一個頭兒往下鉆,拉一拉,變條船;一個圈二個圈,換一換鉆一鉆,變成美麗的蝴蝶結。當幼兒有點會了,則變成先打一個結,再彎兩個圈,交叉繞一繞,鞋帶系得牢。最后,請幼兒用自制的鞋子進行比賽,強化幼兒系鞋帶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喜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