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04 22:32:56
1、診斷
產前發現者,無臨床意義,因多數能轉成枕前位,但臨產后兒頭已銜接而為枕后位者,將影響產程進展,應予重視。
枕后位可在腹部前方捫及胎兒肢體,胎背在腹部一側,位置較靠后,胎心音在腹部側方略遙遠。臨床上,依靠腹部觸診常不易確診,必要時可經陰道檢查或B超檢查確診。
陰道檢查可發現兒頭的矢狀縫和母親骨盆的斜徑相一致,前囪在其前端,后囪在后。若矢狀縫不易辨認,可依胎兒耳輪所指的方向來辨別。
2、分娩經過
90%以上在強有力的宮縮推動下,將轉為枕前位娩出。由于枕后位頭的前俯屈較枕前位差,故兒頭將以周徑較大的枕額徑平面通過產道,且胎頭內旋轉費時,加上骨盆也可能相對狹窄,故產程多延長,胎頭銜接較晚,常有肛門下墜排便感及出現水腫。
少數不能轉至前位者,可出現下列情況:
1)深橫阻滯 因產力不足或骨盆中段狹窄,胎枕前轉45°即停滯,成枕橫位,稱“深橫阻滯”。除非胎兒小,否則無法自產,須手術助產。
2)正枕后位 胎枕向后轉45°,正對骶凹。陣縮強,胎兒較小者,可自產,否則需用胎頭吸引器或產鉗助產。由于胎頭降入盆底時,肩及背部
緊隨而下,充塞盆腔,使軟產道極度擴張,加上胎頭又不能很好俯屈,致娩出困難,可造成嚴重的陰道及會陰裂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