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3 11:10:56
幼兒教師如何為幼兒搭建有效性支架
維果茨基認為,“人的心理發展的源泉與決定因素是歷史過程中不斷發展的文化”。根據維果茨基的觀點,幼兒的發展至少存在兩種水平:第一種是“現有發展水平”,即幼兒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第二種是“潛在發展水平”,即幼兒在成人的指導或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決問題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區域就是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理論充分肯定了教學活動作為一種文化因素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
支架教學是在“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教學模式,是指為幼兒建構知識提供一種支持和幫助,而這種支持和幫助是動態的,將隨幼兒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減少,最終撤銷,使幼兒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者。例如,一個幼兒要數數到lO,在最高支架的水平,教師扳著幼兒的手指和幼兒一起數。慢慢地,當幼兒數數的時候,教師不再和幼兒一起數,而只是扳著幼兒的手指。最后.教師不再與幼兒數數,也不再扳手指,而是讓幼兒自己數。這種“建立支架——撤去支架”的過程,就像建立和拆除建筑上用的“腳手架”一樣,把幼兒的能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更高一個水平。
因此,教師如何為幼兒搭建有效的支架,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促進幼兒的學習,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何搭建支架以提高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呢?結合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的幾個基本環節,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觀察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
教師要想促進幼兒在最近發展區內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這樣才能為教師制定教育計劃、搭建支架,從而有效地為促進幼兒建構新的經驗提供有價值的依據。評價幼兒目前的發展水平,這是促使幼兒發展最有意義、也是最困難的問題之一。那么應該如何把握呢?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過觀察。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阿莫那什維利所說:“唯一的尺度就是我們的直覺。它是建立在對每一個幼兒深入研究的基礎之上的。”每個幼兒的現有水平和“下一步”都不相同,只有去發現這些差異,教育才可能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以“搭積木”活動為例,教師在指導幼兒搭積木的時候,發現一個幼兒手握積木遲疑地望了教師一眼,教師立刻發出了一個贊賞的眼神和微笑,因為教師一瞬間的判斷是他缺乏勇氣,需要鼓勵。果然,幼兒從教師的反應中似乎得到了肯定和信心,他便開始將手中的積木小心翼翼地放到已搭成的“塔”的頂上。“啊,成功了!”幼兒高興地叫起來。教師迅速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再試試,你還能搭得更高。”幼兒教師正是憑借敏銳的觀察,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用心去揣摩幼兒以怎樣的心情、怎樣的動機、怎樣的態度、怎樣的水平在行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