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10:10:26
幼兒園閱讀環境創設的幾點做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新教育改革的發起人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中提出:“我心中理想的學校應該有一個永遠對學生開放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房。”“我希望徹底改變傳統學校的格局,把學校的圖書館辦到教室里、走廊上,學生隨時可以找到自己想讀的書、想查的資料。”由此,在幼兒園的閱讀教育中,教師應重視閱讀環境的創設,努力為幼兒創設開放式、互動式閱讀環境,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滿足幼兒的閱讀需要。以下結合實踐,從物質環境、心理環境、閱讀情境三方面,分享自己在閱讀環境創設方面的認識與做法。
一、劃分區域,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
心理學家皮亞杰強調:“適宜的物質環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增強幼兒主動活動的意識,從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幼兒的閱讀過程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如閱讀材料、環境因素以及認知和情感因素,而環境因素對幼兒閱讀的影響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在布置幼兒園的物質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幼兒感知事物的特征,創設能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環境。
在創設物質環境時,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各個區域和角落,從外到內、從公共場所到年段樓層、從年段樓層到班級內部,劃分了不同的閱讀區域,以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閱讀需求幼兒的需要。如一樓閱讀區以小班幼兒閱讀和親子自由閱讀為主;二樓有寬敞的活動室,專門開辟的閱讀區適合中班幼兒閱讀及開展親子閱讀活動;三樓閱讀區適合大班幼兒閱讀。另外,各班級圍繞主題活動、領域活動目標,也分別在教室里創設了溫馨的閱讀區。這樣幼兒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在公共區域,都可以隨時找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下來享受閱讀的樂趣。幼兒園處處彌漫著書的芳香。
我園的閱讀區都是開放的,幼兒在自由活動時可以隨時進入閱讀區,放學后也可以到閱讀區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借回家看,還可以到“媽媽故事屋”聽媽媽們講故事。幼兒園的各閱讀區,不僅有適合幼兒的各種讀物,還有適合家長的閱讀材料。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到閱讀區安靜地閱讀,幼兒在家長的陪伴和帶動下,享受著輕松閱讀的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區的材料不能一成不變。我們發現,無論是幼兒園的公共閱讀區,還是班級閱讀區,如果投放的圖書始終不變,或是種類不適宜,幼兒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便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出現幼兒在閱讀區打鬧或坐在閱讀區發呆的現象。因此,我們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選擇了適宜的閱讀材料,如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要以色彩鮮艷、畫面突出、情節簡單的單幅圖書為主;中班幼兒的注意力有所增強,圖書的篇幅可適當增加;大班幼兒的語言能力較強,可以選擇配有簡單文字且字體較大、較清楚的圖書。與此同時,我們還對幼兒園的書庫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整理,并按學期制訂每個閱讀區投放書目的計劃,定期更換閱讀區的材料,更換的依據有時是班級活動的主題,有時是每本書的受歡迎程度。我們還鼓勵幼兒把家里的圖書帶到幼兒園和同伴交換與共享,這樣不僅充實了幼兒園的閱讀資源,也增強了幼兒的分享意識。
二、變換方式,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除了看得見的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對幼兒閱讀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閱讀需要,不斷變換閱讀方式,調整幼兒閱讀的心理環境,讓幼兒的閱讀過程豐富多彩,從而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和持久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
小班幼兒適合用親子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幼兒在成人的陪伴下能較快安靜下來,保持心情愉悅,并能在較長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提高傾聽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我園的各個班級會在規定的時間開展親子閱讀活動,由班級教師和家委會家長共同負責。在親子閱讀之前,教師會要求家長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不對幼兒閱讀的內容、類型和范圍進行人為的約束和控制,為幼兒營造輕松、自主的閱讀氛圍。正如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羅森韋格所言:“如果你想讓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注定不會長久。”同時,我們還鼓勵家長在家里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并推薦合適的讀物,為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