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10:01:14
“別具匠心”讓生態環境更具價值
環境創設科學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者對環境的整體規劃,即明確幼兒園環境的范疇是什么,環境創設理念是什么,準備創設哪些內容板塊,以什么樣的方式加以呈現,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如何處理,等等。
1.注入情景性
即有目的地為幼兒創設具體而生動的生態場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有利于引發幼兒積極的情感共鳴,激發探究學習的欲望。比如,我們抓住新園區環境空白的契機,將生態理念與元素注入環境里,選取生態元素中最具特點的“粉綠色”作為整個園區環境創設的主色系;提取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作為門廳創設的主體背景;對連接門廳的各個走廊進行“綠色帶”的延伸,配置了原生態材質的校牌、班牌、柜、桌、椅、床、大型玩具等,以此讓步入園區的幼兒,在滿眼“綠色”與“本色”互為映襯的自然情景中,感受到別樣的生態意境。同時,我們還利用走廊空間,注入“本土、節能”的生態理念,創設體現本地特色文化的幼兒區角,如“長興小吃”“長興特產”等,讓幼兒感受到生態就在身邊,從而發展幼兒的生態情感,增強幼兒探究生態的愿望。
2.滲透標識性
即按照生態教育的需要,將所選內容設計成圖文并茂的環境,來傳遞生態知識和生態理念,培養幼兒的生態道德與生態行為習慣。幼兒思維的直觀與形象性決定了幼兒園生態教育方法的獨特性。因此,要讓幼兒在與環境“共生”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粗淺的生態知識,萌發生態意識,而標識性的環境創設就是一個很好的“支架”。比如,在生態教育中,有很多生態環保知識及習慣養成,我們就在園區各樓的道口,精心創設了“植樹節”“愛鳥周”“無煙日”“環境日”“地球日”等十個環保節日的圖文主題墻,并結合節日與主題教育的契機,及時讓幼兒了解各種生態節日與人類生存發展的關系,注意記錄和呈現幼兒追隨探索的足跡。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幼兒園的醒目位置,安放了多個垃圾分類箱;利用廢棄材料,在多個走廊上精心設置了生態理念養成墻;在種植的花草樹木及蔬菜旁邊,懸掛了具體的介紹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