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10:01:14
生態教育背景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優化
生態教育背景下的環境,是指以開展生態教育為特征的幼兒園,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態課程建設,讓幼兒在與環境“共生”的過程中,增強生態意識,形成生態道德,培育生態智慧,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幼兒園戶外場地、設施與設備、墻壁與地面、區角與材料等因素。目前在凸顯生態教育特色的幼兒園中,環境創設普遍關注靜態美。比如在幼兒園的大廳里設置幾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或把一些田野碩果懸掛在醒目的地方,以便讓走進幼兒園的人們感受到生態的氛圍。但這僅僅使環境創設成為了一種裝飾與擺設,缺乏探究性與互動性。如何更好地完善幼兒園生態教育課程的建設,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真正體現環境的文化內涵,筆者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
“別具一格”使生態環境更富內涵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是全體員工智慧、技巧與協作的結晶。一所好的幼兒園,其環境應當富有個性,并能與辦園理念融為一體。因此,環境創設需要科學的理念來支撐。
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必須明晰幼兒園的辦園方向與特色,樹立環境就是幼兒的“隱形課程”的理念,將環境創設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機融合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開掘環境的“育人”與“展示”的雙贏功能。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是一處由政府投入五千多萬元、占地二十余畝的新園區,面朝龍山,左依百花爭艷、綠樹成蔭的齊山植物園,近臨富有當地特色的梅園與銀杏林,園內的一條溪澗水流淙淙,使整個園區浸潤在一片渾然天成的生態環境之中。如何借助周邊環境的優勢,給幼兒創設一個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樂園呢?
首先,我們提出了“融入生態一體驗生態一探究生態”的辦園思想,并在園區內外環境的創設中凸顯“自然、低碳、本土”的主題理念。“自然”即綠色的、生命的、本色的;“低碳”即節能的、環保的;“本土”即體現地方特色的物化元素。
其次,我們在明確了主題內涵的基礎上,堅持遵循“有孩子、有教育、有美感”的環境創設“三原則”。“有孩子”即要處處體現以孩子為本的主體理念,在內容和方式上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有教育”即要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具有對話性、互動性、探究性;“有美感”即要給幼兒美的享受與遐想,要讓走進幼兒園的人們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和獨具意蘊的環境品位。
經過近兩年的探索,我們幼兒園的環境已顯現出特有的品位與效果,整個園區大氣、陽光、和諧,不僅反映出保教人員的心靈手巧、愛崗敬業,而且還折射出幼兒園的團隊精神、創新文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