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09:12:15
誤區二:盲目追求墻面裝飾的“精美”
現象:幼兒園活動室的墻面創設中,以美觀、裝飾為主的布置隨處可見,這種墻面常常讓教師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為了展板的美觀,教師總要對展板的底版圖案“大做文章”。如,一幅“春天的腳步近了”展板,教師在底版的左上角鏤空出許多形態各異的花朵,又在底版的下方用噴漆的鵝卵石擺粘著幾只可愛的“小腳丫”,這樣美觀、豐富的裝飾底版確實吸引眼球,可材料的收集、鏤空、噴漆、黏貼等多道精細的活兒是多么費心費力。然而,根據季節、活動內容進程不斷變化,這些展板也在不斷地更替中。
問題透視:教師一味追求環境創設的藝術性和動態化,因而挖空心思、殫精竭力。同時,展板的“曇花一現”,不僅僅是材料的浪費,更是教師精力的浪費。其實。真正在幼兒發展中起教育作用的應該是展板中有關春天的圖片、信息,而不是底板上的精雕細刻。底板只是增強了展示的藝術效果。因此,如何呈現幼兒所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做到既有藝術性,又能減輕教師制作展板中的費事費力是環境創設中應思考的重點。
調整策略:便于更替,重復利用,取代展示的曇花一現
幼兒園環境是一個動態的、適合幼兒當前發展需要的環境。然而環境的變化并不意味著每一次的舊貌換新顏,徹底大革命。因為畢競教師的時間、精力有限。如何做到既呈現動態,變化的展示又低投入、低消耗成本呢?
1.創設相對固定的背景墻
組織幼兒對班級的墻面做好規劃,將展示板的內容進行大致分類,如,互動類展板、展示類展板等,對展板類別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便可根據展板類別特點進行相應的設計,創設相對簡單且固定的背景墻,如,用深藍、淺藍黏貼紙剪成或粗或細的條狀,貼出或大或小的“框架”,整個背景墻設計色彩搭配協調、線條簡潔,制作簡單。最重要的是在背景墻的“框架”上可以展示所需要的圖片資料,并根據當前活動開展需要隨時更換。創設相對固定的背景墻,解決了墻面設計的美觀問題,能靈活更換展示內容,避免了教師的重復勞動。
2.設計便于更換的展示處
背景墻相對固定了,剩下便是墻上內容的更替了,為了不破壞背景墻的墻面,同時也方便取放,能讓幼兒親自動手完成這樣的更替,可以對展示方法做一定的設計,體現展示方法的開放靈活、內容類別的多元。
“掛一掛”:在背景墻的展示處黏貼上一些掛鉤或曲別針,不僅可以懸掛各種輕巧的工具、用具,還可展示一些照片、作品、圖書等。
“夾一夾”:利用彩色圖案的衣架,在衣架兩頭垂吊麻繩,在麻繩上夾上花花綠綠的木夾子,兩根麻繩間可以夾圖片、幼兒畫作等,便于幼兒自主操作,根據活動需要,隨時展示,隨時更替。
“插一插”:在背景墻的展示處固定一些透明插袋,或固定幾個卡槽,這樣圖片便可插入其中進行展示。
“放一放”:有些背景墻上還可以固定一些架子,或木質的,或泡沫板的、或紙盒裁成的,這樣的“平臺樓閣”上就可以展示一些立體物件,如手工作品、收集的材料,幼兒直接往上放一放即可。
“訂一訂”:利用萬通板、軟泡沫等材料制作的背景墻,有一定的硬度也有韌性,既適合在匕面粘拆也易于打孔、裁邊,針對這一優勢,我們將展示的材料用彩釘固定,非常方便,隨訂隨取,而目彩釘的固定還可任意造型,美觀、方便。
這樣的或插入、或夾住、或懸掛、或磁吸等方式,方便、快捷,使展示的內容可根據需要定期更換,反映“兒童最近活動的主要內容”既避免了教師繁瑣的底板制作,同時也節省了開支,但卻起到異曲同工之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