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09:12:15
走出幼兒園環境布置的誤區
近年來,作為“不說話的老師”“第三位老師”的幼兒園環境越來越成為幼教工作者關注的熱門話題之一。然而,反思現今幼兒園環境創設,我們看到教師把過多的精力放在環境布置即墻面的裝飾和環境設計的藝術性上,環境并未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也沒有帶給教師愜意的實惠,而是成為了工作中的壓力和負擔。如何讓教師從繁重的負擔中解脫出來,創設適宜的環境,讓幼兒收獲快樂與成功,真正發揮環境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呢?筆者通過近年來的觀察、反思,針對教師在環境創設中的誤區,進行調整與嘗試,積累一點心得,愿與大家分享。
誤區一:片面理解“三維立體空間”的內涵
現象:近年來,在環境創設上有個時髦的話“三維立體空間創設”,為此,教師將活動室、走廊等空間的懸梁、窗戶、墻面貼滿、掛滿,五顏六色、熱鬧非凡。如,為了凸顯環境中的民族特色,除了墻面、窗戶、柱子等空間上貼滿、掛滿各樣民族服飾圖片外,教師還將一個大型立體鳳冠折騰到懸梁上。
問題透視:教師的環境創設并不是完全立足于幼兒,而是迎合上級、同行的參觀、檢查,滿足參觀者、領導者的視覺盛宴。成人看,掛在半空中的鳳冠著實精美絕倫,可對于僅一米來高的幼兒來說,即使是高高抬起的頭也只能領略鳳冠“冰山的一角”。真正的好環境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非成人眼中的完美。成人應從幼兒實際出發,以孩子的視角、活動的需要適度、適當地創設“三維立體空間”,避免環境的創設讓幼兒無法直視或給幼兒過度的視覺刺激。
調整策略:降低視線,做些減法,取代過度的視覺刺激
當教師蹲下身和幼兒一樣高時,就會發現原來的環境創設中有許多“越軌行為”,那些懸掛物常常超出幼兒的視線范圍,同時教室紛雜過度的“熱鬧”常常干擾幼兒的清靜,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因此要盡量思考環境創設所帶給幼兒的發展價值,將環境創設中那些幼兒視而不見、不感興趣甚至干擾幼兒活動的環境布置刪減。
1.適當留白
幼兒園的活動室、走廊、樓梯的墻面空間常常被張貼得琳瑯滿目。其實,適當的留白不僅讓老師省事,同時也能讓幼兒不受過多無關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集體活動區域的留白”: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有集體、小組、個別活動形式,集體活動需要相對較大的空間,因而,活動室常有一塊相對固定的空間作集體活動區域。當幼兒集體討論、分享、集中教學活動時,需要他們全身心地參與活動。因此,在活動室的集體活動區域的墻面、懸梁上就不宜過分利用,需適當留白,減少無關刺激,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受到環境無關因素的干擾,與其他區域形成一定視覺上的區分。讓兒童擁有相對純凈的活動空間,易于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和專注性,還將為有效教學提供前提和保證。
“閱讀區的留白”:閱讀區需要營造寧靜、淡雅的環境,墻面無需過多的裝飾,可留白。在保證光線,保證書源的適宜性前提下,幾張舒適的椅子、沙發,配上幾個清新淡雅的靠枕,幾本或插或擺放在不同書架上的書即可。
“墻面的留白”:在活動室或走廊、過道等公共的區間也要適當留出一些“白墻”,讓幼兒根據活動需要加以利用。如,教師只需提供一些涂鴉材料,幼兒便可以在白墻上盡情地“涂鴉”,盡情施展藝術才能等等。簡單的留白,會讓幼兒呈現出一幅幅富有創意的“作品”,其中的美妙是任何成人無法復制的,是教師的精心裝飾無法企及的。
2.減少高處懸掛
利用懸梁、夭花板上懸掛物體對于幼兒園的女教師來說確實是個挑戰,由于身體、心理的原因,常常為懸吊一些物品費勁周章,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對于幼兒而言,懸掛物過高,不符合幼兒的視線需要,過低了,又妨礙幼兒的活動。同時,懸掛的物體由于無法清潔,是活動室灰塵的集中營,成為空氣中的污染源。因此,教師應從幼兒的視角來創設環境,降低展示的高度,減少無意義的懸吊及貴族化的裝飾。若需要利用懸吊空間,也應盡量放低,或從下往上延伸。如,在區域的櫥子背后安裝上網架,可比櫥子高出60—100cm作為懸掛架來展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