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11:25:15
(1)認真聽、耐心聽。先用心聽錄音或教師說,聽準了、聽會了,再跟著讀,不要急于說。防止剛剛開始聽就急于跟著說,這樣做會產生只會跟著說,或離開教師的帶讀就不會說的問題,還可能產生因聽不準而說不準的問題,不利于提高聽力,也不利于自己獨立說的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大聲說,不害羞。家長要不斷鼓勵孩子勇于大聲地朗讀、對話、答問,以利于清楚地表達,也利于他人糾正自己的錯誤,還有利于培養大膽、開朗、自信的良好個性。
(2)多舉手、多練習。要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問題,以及做“情境表演”等,這樣做,增加了課堂上練習的機會,也能得到教師、同學及時的、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3)大膽做動作。上面已經提到,人們的語音語言和身體語言是相輔相成的。做動作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語言,表達語言,也有助于記憶。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去“發現”圖畫中的新人新物,大膽地創編動作和對話,讓他們“在做中學”、“在發現中學”、“在笑中學”,這樣的學習對于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完善孩子的個性,都是很有益的。
(4)注重時效。要培養孩子從小就有時間觀念,采用多種方法鼓勵他們做到,并養成“專時專用、節約歸己”的好習慣。即,學習時專心學,不吃東西,不玩玩具;玩耍時好好玩,家長也可爭取時間同他們一道玩,以表示鼓勵。學習效率提高了,任務提前完成了,節省下來的時間由孩子自己支配,去娛樂、健身,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增加額外的作業。
(5)不要反復抄寫作業。前面講過,對于少年兒童學習英語來說,聽與說是主要的,讀和寫,特別是書寫是逐步要求的。因此,請家長不必在教師的要求以外再多加抄寫作業。讓學生抄寫相同教材,抄寫4遍和40遍的效果是接近的;而且,兒童的骨骼尚在生長發育中,手指上的骨骼發育尚未成熟,如果長時間地寫字,不但會疲勞,還會使手的指關節受到傷害。這一切都有力地提示我們,“不要好心做錯事”。
(6)聯系實際。除了前面講到的如貼標簽,到社區、公園、游樂場、商店等,學習、復習有關生活場景的字、詞、句、對話等以外,家長還可以結合孩子學習內容,在節日、生日時,鼓勵孩子向親友們送賀卡、邀請信,還可同孩子一道設計和制作。這樣不但加強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而且更是一種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培養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多方面要求,最重要的是“訓練”。因為,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必須經過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如果孩子能在家長的提醒下,一次、兩次地“大聲說英語”了,這只能說“他有了大聲說英語的‘行為’”,還不能說是形成了“習慣”。對此,我們要有耐心,要反復地、持之以恒地要求,達到“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同時,還需要不斷鼓勵,也叫“強化”,正確的行為得到了及時的鼓勵和強化,能促使孩子想“再做”、“下次還這樣做”,以致于形成了良好習慣。此外,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同孩子一道“計時”,認真計算一下,便可知道,10分鐘可以記住兩句話或七八個單詞,要是能每天抓住它是值得的,以此幫助孩子具體了解“10分鐘的價值”,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可以說,學習能力的培養,遠比學習知識重要。孩子從小學會學習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這是可以終身受益的。
四、 培養積極的內在因素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培養孩子學好英語,要讓孩子有“能夠學”的內、外因條件,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質。一些家長舍得花錢送孩子上業余學校,也能辛苦地接送孩子,他們確實非常注重孩子智力因素的開發,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另一個重要方面,那就是培養和保護孩子學習并能獲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即自信與毅力、情感與興趣等非智力因素。
心理學家的跟蹤研究表明,在人們的學習和事業取得成功的道路上,非智力因素往往起著更大的作用。他們說:“僅有iq(智商)是不夠的,我們應當用eq(情商)來教育下一代,幫助他們發揮與生俱來的潛能。”甚至說:“透過情感智商,可以精確預知每個人一生發展道路上的每一種可能及其答案。”不管說法如何,許多成才者的足跡表明了:“對事物有廣泛的興趣”、“我能行”、“笑對人生、笑對困難”等非智力因素是更為重要的。心理學家的研究與客觀實際都表明了這樣一個公式是很有道理的:
a(成功)=if(智力因素或稱iq智商)+nif(非智力因素或稱情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