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11:25:15
1.支持并幫助孩子準備教具,制作學具
如動物玩具、車船模型、圖片等都是很有用的教具。又如,在孩子學習有關的如“地點”、“方位”等詞時,家長幫助孩子制作兩套學具會更有效,如學“這”、“那”、“這里”、“那里”(this/that和here/there)時,如果將兩個相同的教具小汽車,放在不同距離的地方,就可以更形象地表現“這是一輛小汽車,那也是一輛小汽車”,這樣做也更易于記憶。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在準備這些教具、學具的過程中,就是在積極地、有效地學習和復習。
2.鼓勵孩子并同孩子一起做動作
如問候語、禮貌用語的應答,做過家家游戲、畫圖、涂色、剪拼等,這些活動既是有效的學習,也是親子之間親切的交流。鼓勵孩子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學習。如在家居物品上貼上英文標簽,全家人一道學;去公園、商店時,復習有關詞、句;鼓勵孩子主動同外賓交談等。
3.珍惜孩子得到的小獎品、小制作等
把孩子在班上得到的小紅花、彩旗等,展示在他們的“學習角”里;把他們的獎狀、獎品陳列出來,適當地請親友們參觀,將起到很好的鼓勵作用;家長還可以許諾,在孩子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小獎品”后,再給一次諸如玩具之類的“大獎”,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4.多鼓勵和表揚,少批評,讓孩子高高興興地學
家長千萬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點同別的孩子的優點相比,說什么“瞧人家總拿前幾名,你呢……”。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基礎、身體、愛好,特別是語言能力是不同的,甚至相差很大,隨便去比只會影響他的學習興趣。課本和錄音帶里 “說說唱唱”這一部分,是孩子們喜歡而又好學、好記的內容和形式,孩子們常常在放學時還在高唱,可以說這是上課的延續,應當得到家長的贊許。但是有些家長忽略了它,往往不悅地追問“今天學什么啦”、“你學會了嗎”等,這些問話馬上會遏制孩子濃濃的興趣;反之,如果家長欣賞地聽孩子唱完后高興地夸贊:“又學新歌啦,唱得真好”等,會進一步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再有,大多數孩子都是在課堂上“能說會道”,因而告訴家長說“會了”,但是當他在家時往往“不會”了,這是因為課堂上有著特定的語言環境,又是剛剛學習過、練習過的,離開教師和課堂當然就會不一樣了,家長要理解他們,創造條件鼓勵他們多聽錄音,而不是批評,更不能指責他們。
5.學校換教師時,要及時配合做孩子的工作
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孩子,對于先教他們的教師容易先入為主地格外喜歡和支持,他們較難接受后面接替的教師,而業余學校經常會更換教師,因此,遇此情況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幫助孩子接受新任教師。
6.向孩子學習,拜他為師,也會極大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認真程度
同爸爸、媽媽一道學,教奶奶學英語,都會使孩子們高興。但是,家長要安排好時間,最好每天一刻鐘,長期堅持。實踐證明:輕松愉快的學習,能充分激發和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潛能,從而能增強記憶效果和掌握運用外語的能力;反之,呆板、枯燥、緊張的學習,只能抑制思維活動,降低學習效果。
上述的方法都是為了幫助家長在課外為孩子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孩子喜歡學英語?梢哉f,要想讓孩子學得好,首要是讓孩子能“愛學”、“樂學”,這正是現代教育一再強調的。
三 、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在未來社會里,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不懂得學習方法、不會自行更新知識的人。因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望子成龍的家長要指導孩子科學地學習,并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請留心以下內容! 1.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聽錄音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繪制的“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對于所學習的材料,最初的遺忘曲線是“急劇下降”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緩。也就是說,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們要“及時復習”。心理學家還告訴我們,對于沒有聯系的材料,如外語中的字、詞、句,采用“部分識記”的效果好,即記住一部分后再記另外一部分為好。由此看來,家長最好能在孩子放學回家后,就給孩子放一次錄音。僅以劍橋少兒英語(微博)教材為例,可以先放對話部分,反復放幾遍,讓孩子反復聽并跟著說;接著再放幾遍重點詞或句子部分;最后放“說說唱唱”部分。把十幾分鐘分成三個部分,及時地復習剛學過的內容,使孩子有聽、有說、有唱,時間不長,但又有趣,這樣做,比臨近上課前才復習,或是錄音一放上就不管了的效果要好許多。當然,起床后和睡覺前,在孩子洗漱時放一段錄音,堅持久了,也會有可喜的效果。這樣做,也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意識和能力。對于如何提高理解、記憶和應用知識的效果,教育心理學家們有著很多的研究和成果,大家可以參考有關的書籍。
另外,對于少年兒童來說,學習英語不強調會認讀、拼讀和書寫,主要是加強“聽”與“說”的訓練。正如嬰幼兒不會說話時先學會聽是潛語言先發展的過程一樣,首先達到能聽懂、能做出簡單的應答,如指認某人、某物或某事,或者連線、畫圖等,或是能用身體動作來應答,即進行初步的交流。孩子能聽懂、能應答,就會有興趣,會有成功感;而認讀和書寫字母則相應地靠后,至于寫句子更是往后放了。因此,在少兒英語教學中,首先是加強聽力訓練和說話訓練,然后才是讀寫能力的培養。聽說能力差,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差,是以往英語教學中的缺陷,是現代少兒英語教學中要全力改進的。為此,家長一定要配合學校來要求孩子,不能*之過急,不能要求“四會”,即聽、說、讀、寫一齊抓,更不要給孩子講語法知識。而是要創造條件讓孩子多聽純正的英語,習慣聽原聲帶,注意聽正確的語音、語調和語氣,聽幾遍、聽清楚了以后,跟著說,這樣做,也可以彌補因某些英語教師語音不夠純正的不足。多聽、多說可以讓孩子盡快達到“脫口而出”、“出口成句”(哪怕是一兩個詞代表的句子)。
再有,如漢語中有“四聲”一樣,英語中有“長音”、“短音”和“雙元音”等不同于漢語的發音要求,孩子要注意學并且正確發音,否則談不上學到地道的英語。
1.培養孩子上課注意聽講,要求他們注意看教師的口型、動作和體態
調查表明,多數家長在家里對孩子問得最多的是“今天你得幾分”或是“你聽話了嗎”,這樣的關心只能使孩子以為學習就是為了分數,只是要向家長交待一個分數,或是隨意答“聽話了”就可以了。如果家長經常問“今天學什么新課”、“教師提什么問題”、“你能不能教我說”等,這樣既具體又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能促使孩子上課時注意聽講,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還有,語言是為表達思想情感、為交流用的,因而它往往伴隨著語氣、動作和體態等,不僅表現人稱、主客和方位是如此,表現情感時也是如此。研究表明,人們在進行交際時,體態語占55%,語音語言占45%,這就是為什么聽報告錄音的效果,遠比不上在現場聽報告人親自講話的效果好的緣故。這也說明了學英語時,注意看教師的口型、動作和體態是很重要的。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許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是可以養成的。所以,進行“養成教育”便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它也應當是每一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都應當重視和掌握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國內外有的研究人員指出:3~8歲是學習外語的關鍵期,而且,幼兒期和兒童期也是良好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可以說,在少年兒童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家長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讓他們多學到一些知識或得到好的分數還要重要得多。
因而,家長配合學校要求孩子,給予適時的指導和幫助也是很重要的。家長要幫助孩子養成以下學習習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