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1:17:15
泥工活動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導讀:泥工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對培養幼兒技能技巧、提高幼兒素質,開發幼兒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孩子在泥工教育活動中,不僅僅制作出了一些滲透其個性特長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實踐,將學到的知識得到自由廣泛的運用,將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極大個性化發揮,愿望變為現實,從而誘導孩子積極創造、將勇于求異的成就感。
一、問題的提出
蘇姆霍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泥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動腦。現行的美術教材中,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有繪畫、工藝和欣賞。而在繪畫的內容中,包括有蠟筆畫、鋼筆畫、蠟筆水彩畫和彩墨畫等;工藝中,有紙工、泥工、拼貼和拓印等;欣賞里面,又有中外名作欣賞和美術作品欣賞。所有這些內容,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造塑技能知識和創新教育。但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擁有一套繪畫工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按教材要求去進行各種材料的制作,這確實很難辦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孩子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呢?
二、概念的界定
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新能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并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當幼兒產生了創造意識后,就會迫不急待地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驗證過程中,他們會一次次地改進自己原有的思路,通過再思考再動手,最終達到完美的結果。
三、研究的依據
《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遵照“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一原則,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四、研究的目標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美工活動中一小塊橡皮泥就能讓孩子愛不釋手,根據這一情況,我們就從孩子們喜愛玩的橡皮泥入手,加強泥工教學,并同時使之與繪畫相結合,從而逐步來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五、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1.泥工游戲,引發興趣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一個措施是:讓孩子盡情地玩橡皮泥,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對一切都感到新鮮,都覺得有趣。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感興趣時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強,掌握知識技能力最快,興趣是幼兒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幼兒期是最富有創新精神的階段,他們大膽、浪漫、無拘無束地表現童心、童趣。他們較少受各種成規戒律的束縛,可以隨意聯想、擬人、神話,隨意“張冠李戴”也不覺得怪異。孩子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多創新性的精神。
2.實際出發,單個成形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二個措施是:從生活中最熟悉、最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孩子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模仿不是創造,要促進孩子創造力發展就要少給他們提供模仿范例。孩子在“泥工游戲”中激起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畢竟經驗和技法有限,經過一陣子的搓來捏去之后,做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諸如:籃球、蘿卜、汽車、坦克等等。這時候,他們都急不可待,希望老師能教給他們新的內容、新的技法。聰明的老師不能只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而要靈活運用教育技巧,激發孩子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即猜測孩子在想些什么,琢磨出他們的思維處于什么階段、思維活動中還存在什么矛盾。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根據孩子思維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指導,鼓勵其自己操作。我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都是把相同或相似類型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里進行練習。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后,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地掌握了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物體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時利用兒歌的形式把塑造形體的步驟、要領說出來,從語言感知——形象思維——具體行動,訓練手部技能技巧的發展。
3.由簡到繁,多個組合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三個措施是:讓孩子將各個單一的形狀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并且配上一個動聽的故事。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需要教師以真誠、喜悅之心去發現、去接納、去欣賞,更需要引導他們不斷地創新。因此,展示個性、崇尚創新是其發展的永恒主題和本質內涵,孩子在制作過程中自由地、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通過雙手將自己的想象變成具體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4.泥工與繪畫相結合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四個措施是:根據作品內容,有選擇的將泥工與繪畫相結合。經過每個主題單元的泥工練習后,孩子對物體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這時候,就可以讓他們以繪畫的形式,將泥工作品的內容表現出來。通過這樣的交替綜合練習后,不但提高了繪畫、泥工的技能,也大大鍛煉了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對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他們在創作中,也能真正體會到創造性勞動的愉悅,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挖掘了他們自身潛在的創造力。當然,并不是所有內容都是先塑后畫的。比較簡單的,可以先畫后塑,例如“交通工具”、“神氣的大公雞”等。適合畫而不適合塑的,就可以繪畫形式來表現,例如“畫彩虹”、“畫太陽”等。不僅可畫又可塑的內容,我一般都要他們既塑又畫。
(二)以點帶面,以面帶點
1.以點帶面由于環境、先天遺傳等因素影響,每個幼兒的創造潛能都存在差異性。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使每個幼兒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層次的自我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在創造性教育中充分調動幼兒想學、想做、想探求為什么的欲望,鼓勵幼兒用討論、質疑等方法互相啟發,并選用適宜的方法,繼續探索,大膽地把自己的發現展示出來,及時肯定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以保證他們自由探索的空間。班級里有幾個泥工造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于是我就將一些新的內容和技法先教給他們,讓他們采用內容歸類系列變化學習方法,探索出泥工制作變化的規律,再讓他們去輔導其他伙伴練習。如胡蘿卜形系列,就是依據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蘿卜這一特點,通過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體。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