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08:47:12
三.將游戲做為教育的“媒體”,寓科技教育于科學游戲中
興趣是幼兒認識科學的動力,它表現為兒童對事物的心理傾向性。而游戲卻是幼兒的主要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快樂、最生動、最豐富的活動。因此。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科學活動,既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游戲中,幼兒通過試一試、做一做、玩一玩認識科學現象。獲得科學知識。在愉快體驗中學科學,效果更加。如在游戲“吹泡泡”中,幼兒能通過觀察泡泡的運動情況,知道了空氣會流動的特點。又如在進行科學活動《誰的小傘飛得高》中,我們以游戲為切入點,首先讓幼兒認識不同材料的雨傘,讓幼兒動手摸一摸,進行感知,然后再讓幼兒說一說傘的用途。再以“小傘飛行大賽”的游戲形式,比一比哪種材料的小傘得高。幼兒在游戲中感知到。直傘、塑料傘和布傘飛得高,硬紙板傘飛得低,并說出了一定的道理。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樂,充分發揮了幼兒學習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牢固,記憶深刻,又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教學效果好。
四.讓幼兒自己嘗試解決一些有難度的內容,培養幼兒的科學嘗試的精神,提高教育效益
過去,我們都認為部分孩子的能力較差。經常采取一味遷就的方法,將所有知識細細嚼碎后再喂給他們。這樣越是遷就,他們的腦筋就越不肯動。時間長了,孩子們喜歡上了這種 “不勞而獲”的學習套餐。實踐證明,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們應為幼兒創設相應的教學環境,注意隨機教育,適當保留一些有難度的內容讓幼兒自己去嘗試、探索。懂得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要急于去幫忙,要讓他們自己去解決。解決不了,教師才出面幫忙。這樣,既可以培養幼兒勇敢嘗試的精神,又可以培養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讓他們的腦筋動起來,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提高教育效果,達到以教育的目的。
在科技教育活動中,設疑嘗施困難,有意識的讓幼兒嘗試,并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實驗《有趣的輪子》中,我們為幼兒營造一個探索的空間、創設一個探索的環境。提供給幼兒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三棱體、球體等,和各種材料(毛巾、紙片、繩子、橡皮筋)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讓它們都快速滾起來。幼兒活動踴躍,都動手進行嘗試,力爭使自己的辦法與同伴不同。就這樣,在活動中使孩子們明白了,從多方面運用多種方法能解決一個問題。孩子通過親手動一動,親眼看一看,親自經歷這一過程,獲得直接的體驗后,得到結果,印象深刻。
另外,我們還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富有新意的幼兒科學內容,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積極發動家長的力量,大膽挖掘家長資源。讓家園配合起來,共同鼓勵、支持幼兒探索科學活動。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興趣需要,支持并鼓勵幼兒探索科學、學習科學。
我們處在一個科技不斷發展、不斷更新的時代。時代的發展和需要要求我們每個幼教工作者既要注意孩子的全面發展,又要重視孩子科學素質的早期培養。 要求我們的孩子,不僅要具有廣泛的科學知識,還要求具備適應時代發展的能力。因此,我們將不斷地努力。
讓孩子在與同伴分享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的忠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