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08:45:50
2、學習本專題,你對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1),在教學方法的主要采用有實踐教學法和觀察認識法。實踐教學法具有探究性較強、需要教師實踐指導幼兒層層遞進操作。觀察認識法要引導幼兒發現、然后認知,經過驗證后得出結論。在科學領域中,兩種教學法有機結合會效果更好。
(2)科學活動是做到循序漸進,在設計活動還必須注意要有延伸和拓展過程。采取不同方式及組織形式取得的活動效果差異是非常大的。
(3),教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操作環境,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教師注意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教師要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觀察、分析、比較、總結、從操作中獲得認知和經驗。
(4)在科學教學要注意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推理、判斷能力。
3、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科學教育活動?
幼兒科學教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的探索過程。這一活動能激發幼兒探究欲望,使孩子獲得不同的情緒體驗。萌發學科學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在內容方面定位必須準確。從內容的選擇上,要注意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它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和條件。教師 特別注意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內容還必須符合各個年齡段幼兒的特點。
(2)教師注意在教育活動中適當指導。先讓幼兒產生疑惑,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幼兒討論,在討論中,教師要適當提問,難度要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幼兒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的氛圍。教師組織幼兒討論要把握一個度,不能偏離活動主題。
(3)教師活動材料的提供上,材料必須能引發幼兒思考。只有在有思考性材料的刺激下,幼兒才能更好的探索和積極思維。
還有,教學方法的使用上,要注意多種方法交錯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設計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反復斟酌,思路清晰,引導語運用適當,組織幼兒從感知、猜想、實踐、驗證、討論等過程中獲取新的經驗認知。
4、幼兒園科學領域存在哪些誤區,如何避免這些誤區?
存在誤區:
(1)教師的較多講解、動手操作方面較少;知識、方法傳授較多,興趣培養較欠缺;對知識技能要求高,缺乏素質培養。
(2)教師對《綱要理解不深,定位還不夠準確,教師要成為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要引導幼兒探索、合作、交流、分享,創造積極的探索環境。
(3)沒有建立新的教育理念。
面對這些誤區,我認為,首先,教師必須都學習,逐步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教師注意激發幼兒科學活動興趣、欲望和培養幼兒科學的精神。再次,科學內容選擇應貼近幼兒生活;還有,教育活動過程要強調幼兒的交流和合作;最后,組織 幼兒開展小組活動,通過小組活動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