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26 10:05:02
春節除了團圓、歡聚外,根據傳統習俗,還是辦喜事添丁的高峰。優生優育不僅是孩子的幸福,也是家庭和社會的幸福,優生知識雖然已經宣傳了很多年,但許多夫妻一直要到孕前,甚至懷孕了以后才來重視這個問題。有時候,亡羊補牢,確實太晚了!
有的父母來自不同的地方,應該說基因相差很大,本身雙方也沒什么疾病史,為什么還是生下畸形兒?有的父母長得很漂亮,生下的孩子卻相貌平平,集中了父母的缺點;而有的父母長得一般,孩子卻吸收了父母的優點,長得非常漂亮,這又是什么原因?
婚前就重視優生才是為父母之道
“關于優生這堂課,3年來我講了100多場,但是來聽課的絕大多數都是‘大肚皮’,寶寶在肚子里成型了,健康不健康,聰明不聰明的先天條件已經基本決定。”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華東優生科學協會副會長陸保衡教授近日在為杭州100多對育齡夫婦講課時表示,優生要從婚前講起,為了下一代健康、聰明、漂亮,沒有結婚、沒有生過孩子的青年男女最應該關注優生的知識。“甚至有專家提出,優生教育要從中小學生開始抓起。”
陸教授是我國第一部優生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的撰稿人之一,從事優生科學研究26年。談到優生的目的,陸教授言簡意賅地概括為:不要把不良的遺傳基因傳給下一代。目前人類發現的遺傳病已經增加到8000多種,有很多不僅影響健康,甚至危害生命。
前不久,浙江省中醫學院針灸推拿醫院診治了一位16歲的先天性黏多糖病患者。黏多糖病就是一種罕見的代謝性遺傳疾病,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大概只有十萬分之一。因遺傳基因的變異,導致體內缺少蛋白,無法分解身體里的黏多糖物質,患兒在兩歲前長得特別快,但是兩歲一過就開始逐漸出現智力障礙、生長緩慢、耳聾等癥狀,并且多在十周歲前死亡,杭州這位患者能活到16歲,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由于這種病發病后不會有什么明顯的病癥,即使父母發覺孩子有點不對,但限于診斷水平或者是由于不熟悉這種疾病并不會往遺傳病上考慮,所以要么是一直診斷不出疾病的種類,要么是即使診斷出來了,往往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結果只能眼看孩子的病情一天天惡化并最終死亡。
遺傳病是新生兒缺陷的最大誘因
2005年上半年中,浙大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每月新生缺陷兒15例左右,共約100人,因畸形中止妊娠約25人。
另據市衛生局統計,2004年杭州市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從2003年的9.34‰上升到10.84‰,按此比例計算,杭州市一年新生兒約4.7萬人,缺陷兒510人。而從全省的情況看,2004年新生缺陷兒發生率13.2‰,38萬個新生兒中,缺陷新生兒約為5000人。
婚前就重視優生才是為父母之道(2)
2011-05-24 |
省婦保醫院產三科主任陳丹青博士說,胎兒的各個臟器都可能發生畸形,多發的是神經管畸形(腦癱兒、無腦兒、脊柱裂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腎臟異常、多囊腎、食道閉塞、十二指腸狹窄、唇腭裂等。還有后天無法矯正的畸形兒,如先天性愚兒、無腦兒等,更帶給孩子和家庭莫大的痛苦。
在新生兒缺陷的三大誘因里: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多發因素)的占到65%,而在這里面,遺傳因素的影響又明顯更加關鍵。
遺傳素質也是找對象的條件之一
“原先,很多人要到了懷孕前或懷孕時才開始關注優生的問題,這時如果才發現夫妻一方有不適宜生育的家族史,就已經晚了。”陸保衡教授說,年輕人找對象,首先考慮的是相貌好不好,學歷高不高,經濟條件怎么樣,但是對于遺傳素質的好壞、家族遺傳史如何,卻關注得遠遠不夠。
遺傳病一般被分為兩大類:由基因異常引起的基因病和由染色體異常引起的染色體病。在現代科學研究條件下,染色體異常可以在顯微鏡下看出來,基因異常卻無法看到。所以基因異常有的需成對存在才能表現出相應的遺傳病性狀,有的只需單個存在就能表現出相應的遺傳病性狀,有隱性和顯性之分,在遺傳方式上也有著代代相傳和隔代相傳的區別,顯得更為復雜。由于不少遺傳疾病由于并非每一代人或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能反映出來,因此這給遺傳病往下一代傳播開大了方便之門。
親屬有染色體病準媽媽要做檢查
染色體病是因染色體結構數目異常導致的疾病。除生殖細胞外,正常人的每一個細胞都有46條染色體,其中有兩條與性別發育有關,稱為性染色體,另44條稱為常染色體。在染色體上有3-4萬個基因,這些基因的共同作用使人體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如運動、呼吸、思維等。而一旦染色體發生了改變,使基因的數量或結構發生異常,就會導致人體相應功能的改變,于是就產生了疾病。
一對夫妻,男的27歲,女的26歲,應該說都是最佳的生育年齡,也沒有什么疾病,生下的寶寶卻是個“白癡”,令家人痛苦不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