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2 16:58:11
三、關注學習過程,讓幼兒體驗成功。
積極關注幼兒參與學習的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幼兒積極參與的教學應該是失敗的。如“爭分奪秒”中引導幼兒用眨眨眼、拍拍手、喘喘氣來表現一秒鐘,帶領幼兒慢跑一分鐘,跳一分鐘繩,玩一分鐘滑梯等,在關注幼兒的同時,積極創設機會讓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快感。天真活潑好動的幼兒對什么都好奇,教師要抓住各年齡段的幼兒心理特點,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手段呈現學習內容。如學習“排序”時讓幼兒給愛美的小公雞設計串項鏈、教學“順數和倒數”時用多媒體大屏幕上小豬上樓梯的動畫情景吸引幼兒,有了外在的誘惑力,就會誘發幼兒的內在需求,從而去積極探究,發現問題,突發奇想,理解新知,樂在其中。有了這樣的體驗,幼兒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當取得成功時,那份喜悅是別人難以體會的,可以說喜悅是發自內心的。再運用“你回答得真好”“你來試一試”等表揚、鼓勵的語言對幼兒的表現作出肯定評價,它有著強化作用,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產生愉悅的情感,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學以致用,讓幼兒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以模擬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如學習“順數、倒數”的活動中,幼兒通過“搭建樓梯”的操作活動,具體感知樓梯從低到高和從高到低的變化規律;通過生活中的“紅綠燈”、“倒計時”聯想,形象地感知并發現順數、倒數時的數序規律等。由于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愿望,體現了個性化的魅力,實現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想。
“數學來自生活,最終必回歸生活”,這句至理名言充分強調了數學教學的最終歸宿——用幼兒能理解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讓幼兒參與為美化環境活動—擺放花盆,整合數的排序經驗和社會性情感,通過個體習得的排序經驗,享用共同的經驗,并加以拓展運用。體育課前的準備工作,“幫老師搬來8個呼啦圈”、“拿來5個皮球”、“老師需要9把椅子,數數現在還差多少”、“幫老師數數16根跳繩夠了沒有”等等,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激發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又引導他們用相關的經驗來理解和解決問題,還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中培養幼兒的興趣至關重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氛圍,數學活動游戲化,鼓勵幼兒發現自己身邊的數學趣事,采用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教學法,使幼兒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愉悅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幫助幼兒更輕松地領悟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