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2 16:58:11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對幼兒來說,學數學算是他們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自身需要。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數學作為一門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課,人們形象地稱數學是人類思維的“體操”。幼兒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幼兒進行數學啟蒙教學,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適當教孩子們一些數學的初步知識,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維和智力得到較快的發展。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幼兒的注意,使他們更好地投入數學活動中去呢?因此,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在數學活動中,怎樣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怎樣把數學教學融入到幼兒園各科教學活動中呢?根據現代幼教理論,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能快樂有效的學習,關鍵在于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設計有趣游戲,使幼兒樂在其中。
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幼兒喜歡做游戲的心理,讓妙趣橫生的做做玩玩進入課堂,能使幼兒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個體活動游戲“火眼金睛”:讓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各種物體(圓形、長方形、梯形等)分別有什么特征?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幾何物體的特征及異同;區別“左和右”的游戲貼尾巴:前面放著缺少尾巴的猴子,讓一幼兒蒙眼聽其他幼兒用方位詞指示將尾巴貼到相應的位置上,幼兒會集中精力辨別左右以致完成任務;在上“統計”課時,幼兒小組合作統計戴帽子的和沒戴帽子的、穿皮鞋的和穿運動鞋的、穿夾克和穿毛衣的等相關問題,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統計辦法,小組間比賽,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究的熱情,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在“貓捉老鼠”的師幼互動游戲中讓小班幼兒感知“1”和“許多”,老師做貓媽媽,小朋友做小貓,一只貓媽媽,許多小貓;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老鼠中有1只黑的,許多是灰的;小老鼠中1只是白的,許多是灰的等等。孩子在游戲過程中自由自在,沒有負擔,情緒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數學活動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幼兒廣開思路。
愛想象是人的本能。恰當的、精彩的問題對幼兒來說很有吸引力,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如教學“5的加法”時,我以熊貓寶寶過生日時準備許多水果招待朋友的故事為線索,讓幼兒在情景中體會加數與和分別代表的意義。并激發幼兒的想象,一人說算式,一人編加法題。幼兒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如教學“8的分合"時,讓幼兒自己探索8可以怎樣分?幾和幾合成8?怎樣分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就能對所學知識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幼兒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