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9 14:42:31
科學活動計劃沒有統一的模式,計劃的指定是為了提高活動效率。幼兒園在改革初期,總在是先寫計劃還是后寫計劃;祥寫還是略寫;是寫計劃還是寫反思;是提前備一周的還是一天壓著一天寫等問題上爭論不休。其實,計劃是為實踐服務的,預成計劃的優劣關鍵要看計劃能不能指導實踐。反思調整計劃的能力應引起重視,它是伴隨教育過程始終的隱性教育能力,存在與教師對幼兒的興趣點的觀察、把握中;對幼兒討論與爭辯的引導中;……這種隱性教育能力在活動前無法準確預料,但卻是教師高水平教育能力的體現,且在促進幼兒的發展方面具有價值。
(二)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1.提供直接經驗——引發探索興趣。
幼兒天生好奇,愛用各種感官去探索周圍世界。因此,可以通過提供大量直接經驗,滿足其好奇心,親身去體驗、挖掘答案。
隨機性活動:直接觀察平臺上的出氣孔;下雨前小動物的變化;立交橋是怎樣長長的;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
生成性活動:盡量在現象發生的現場進行。如:某幼兒園的幼兒發現教室里有一個光環,教師和幼兒一起找光環從哪里來的,原來是教師手表的反光,從而引出一個系列活動“光與影兒”。
預成性活動: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刻意計劃的活動。如:種子發芽、磁鐵的吸引力、水中的沉浮、我們的小腳丫等。
2.善用隨機經驗——形成探索助力。
科學是幼兒每日經驗的一部分,每天發生的隨機經驗對幼兒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義、最具體、最容易了解的,也是最不容易忘懷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導,也容易成為過眼煙云,不會產生任何學習效果。如:春天來了,幼兒發現空中飛著許多柳絮,于是教師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戲,游戲過后引導幼兒思考:柳絮從那里來的?它到底是什么東西?有那些好處?有什么不好?怎樣避免讓它破壞環境,你能給政府出個主意嗎?
3.制作游戲玩具——滿足探索需要。
物質材料指的是由教師設計和提供給兒童的操作材料和制作材料,它也是兒童學科學的環境要素之一。
學前兒童學科學是通過物質材料的輔助,在操作中進行的。無論是集體的正規性科學活動,還是兒童自由選擇的非正規性科學活動;無論是科學探索和發現活動,還是科技制作活動,都離不開物質材料的提供。兒童科學經驗的獲得,有賴于物質材料的提供。如果沒有可供兒童直接操作的物質材料,只是單純地聽教師的講解或演示,兒童就不可能獲取相關的科學經驗,僅在頭腦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記憶。兒童對操作物質材料的興趣,若引導得當,就能轉化為學科學的興趣。因為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兒童不僅滿足了動手的欲望,還能夠有所發現,或者得到一個成功的結果,這些更強化了他們對于科學活動的興趣,成為激發他們學科學的動力。
4.強化程序能力——培養學習方法。
培養幼兒的程序能力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包括觀察、推理、預測、實驗、溝通五方面。
觀察是用感官獲取信息的直接方法,是最基本的科學程序能力,觀察的過程可能會涉及分類、排序、比較、測量、空間關系等問題。教師要盡量讓幼兒運用這些能力,鼓勵幼兒對將要發生的事情進行預測,對目前現象提出形成之原因,預想未來的狀態,根據觀察的現象試著提出合理的解釋,將幼兒的科學經驗整合起來,幫助幼兒超越從“發生了什么事”到“這是怎么來的”這一思維進展過程。
在幼兒探索過程中的溝通是最容易被忽視、也是最為重要的科學能力,科學家就是用口頭、書面、肢體、文字、圖表、公式來溝通他們的研究成果。因此,教師要鼓勵幼兒用各種方法溝通。
5.適當提出挑戰——激發探索動機。
教師在必要的時候以提問的方式間接引導幼兒,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探索,發散性問題與聚合性問題并重。
發散性問題。鼓勵幼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探索。引出不同答案,而這些答案又都是可以接受的。例如:教師準備一堆鎖與鑰匙,隨著幼兒的探索進程提出不同的問題:
啟發發現與探索:鎖和鑰匙共有多少?有什么特征?促進推理與思考:怎樣快速配對打開?引發預測:按大小分開怎么樣?重新喚起興趣:這里還有一些鑰匙也能開這些鎖怎樣快速配對?鼓勵創造思考:如果生活中沒有鎖和鑰匙會怎樣?你能發明什么樣的鎖?引導幼兒抒發感想,體驗探索的快樂:今天的實驗你開心嗎?為什么?
聚合性問題。即只能向一個方向思考,它與開放性問題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還以上一例為例。
引起注意力:鎖一樣大嗎?鑰匙呢?
幫助幼兒條理:你先做了什么?結果呢?又做了什么?為什么要改變做法?
幫幼兒理解事物全貌:你與別人的方法一樣嗎?可以有幾種方法?
6.設計統合活動——拓展探索深度。
幼兒是一個完整的人,教師要抓住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設計適合幼兒需要的各類科學游戲活動。
以科學為中心的主題活動,滲透各領域教育目標。如:各種各樣的彈性、有趣的磁鐵、滑輪的作用等。
設計以其它領域為中心的活動,滲透科學教育內容。如:昆蟲王國、不同國家的人、房屋的裝修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