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整理 2018-06-29 16:13:32
捕捉兒童成才的敏感區
在19世紀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父親叫他畫靜物寫生,對象是插滿秋蘿的花瓶。等到麥克斯韋畫完交卷時,父親邊看邊笑了起來,因為滿紙涂的都是幾何圖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圓圈,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葉子的。細心的父親立即發現小麥克斯韋對數學特別敏感。于是父親就開始教他幾何學,后來又教他代數。果然,麥克斯韋不久就在數學方面顯示了驚人的才華。
凡是發育正常的孩子,大多在五、六歲時就開始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一種極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夠迅速及時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區”,順勢予以引導,會為孩子的成才打開通道。
培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訓練
在德國,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10~14歲的孩子要參加修鞋草坪之類的勞動。在美國,1歲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父母將孩子“綁”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們的小桌上,讓孩子自己用小刀叉動手吃飯,幾乎看不到父母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喂飯的情景。在美國、日本、英國教育法規中,還有專門條款規定孩子的勞動時間,家庭和學校均不得剝奪孩子的這一權利。
現在的家長都為孩子們提供了十分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由此也帶來了一個不容忽視的教育弊端:過度保護。而且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從小讓孩子接受必要的勞動訓練,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吃苦精神,形成良好心態和健康人格的重要一課。
在實踐中教育兒童
在瑞典,2歲多的小班學生最初學的單詞除了“你好、謝謝”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稱。夏天,每星期中有兩天老師會帶小寶貝們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試驗。例如,在地上挖幾個坑,分別將塑料袋、紙、玻璃、香蕉皮等埋入,過幾個星期后再挖出來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據此對小孩講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會吸收玻璃,而且還會傷害到人和動物的腳,太陽光反射聚焦還會引起火災。瑞典的環境建設搞得那么好,這與自身從小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與理論教育相比,實踐教育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兒童接受,瑞典這種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接受、對生活及人類的熱愛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