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心理王國 2018-05-22 15:15:28
二.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究竟父母離婚事件本身,是否是影響兒童發展的唯一因素?有研究者發現:
父母離婚后包括孩子在內的新建立的家庭生活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父母離婚后,對孩子不出四種命運:
1,父母不再結婚,孩子歸屬于父親,如此就是父親歸屬下的單親教養環境;
2,父母不在結婚,孩子歸屬于母親,如此就是母親歸屬下的單親教養環境;
3,父母再婚,孩子歸于父親,如此就形成了孩子家有繼母,外有生母的環境;
4,父母再婚,孩子歸于母親,如此就形成了孩子家有繼父,外有生父的環境。
上述四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命運將不會相同,唯一可以希望的是,父母離婚后,能繼續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當然這有很多困難。
其一,父母沒有再婚,因為孩子的撫養費,探視權等問題,還會繼續引起爭執和矛盾,孩子有時就不能避免成為爭斗,攻擊的武器,就不易建立良好的單親撫養環境。
其二,父母再婚,繼父,繼母的關系,在加上還可能出現的同父異母,同母異父,兄弟姐妹關系,或者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姐妹關系。使孩子很難良好適應。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心理發育一定是有影響的。但是就影響而言,離婚本身并不是唯一因素,離婚后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才是最關鍵的問題。三、如何關愛孩子?
第一、離異家庭的父母親應盡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緒和行為。
夫妻離異,對離異雙方來說,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會帶來雙方在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而子女,特別是年幼的子女,因其有很強的模仿性,加上在壓抑的家庭中生活,會很快受父母的影響,導致其在心理上出現不正常的變化。因此,無論子女和離異后的哪一方生活,不要在子女面前說或者做一些過激的事情,以免傷及子女已經受到傷害的心靈,使他們更壓抑,更消沉。離異家庭的父母親應該做到的,是如何讓子女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父母的行為,并接納這個現實,從而使他們盡快的走出家庭離異的陰影。
第二、改善人際關系,矯正自卑等不良性格影響。
離異家庭的孩子,特別是單親家庭中生活時間較長的孩子,在人際關系方面存在不少問題,這與孩子本身的自卑心理,及同伴可能的歧視有關。家長最好取得老師的幫助,使教師在獲知這些離異家庭的子女的特殊情況后,盡可能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鼓勵這些離異家庭的子女,將這些離異家庭子女的注意力調整到學習和學校的各項活動中。使這些離異家庭的子女在家庭中缺失的關愛,在集體中得到補償,讓他們學會用學習和各項活動的喜悅來沖淡家庭離異的陰翳,走出心理陰影。增進他們與人的交往,克服他們的自卑、自抑等不良性格特征,發展健康的個性。學校教師還教育其他的學生不能歧視這些離異家庭子女,盡量減少其他學生在離異家庭子女面前談論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以免使離異家庭子女觸景生情,引起他們的傷感。同時,教師也應該利用一些恰當的機會,對這些離異家庭子女進行挫折適應能力的教育,鼓勵這些離異家庭子女在逆境中成才,鼓勵這些子女學會正確認識和接納父母親的行為,能夠客觀的理解父母,改變這些子女在這個問題上的認知觀念,適時調整自我的心態,幫助他們自覺的走出心理的陰影。
第三、盡量減少、避免社會不良刺激對離婚家庭孩子的影響。
離婚家庭中的孩子,對外界的刺激感受性提高了,這既有可取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父母,老師可以利用可取的一面,采用正強化的方法,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參與各種活動,增進同伴友誼,減少對不幸的回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