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1-30 16:02:00
幼教網整理了2018青島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我換牙了-統計》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內容: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一課時。
教學背景分析:
統計是一種數學思想,也是認識客觀事物常用的一種方法。以前只是在小學高年級才編排少量的統計內容,新《課程標準》在低、中、高三段都安排了大量的統計與概率的內容,青島版教材在這方面做到了兩個加強:一是年級加強,從一年級就有統計的內容,二是領域加強,除專設單元進行教學外,在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實踐活動領域都滲透了統計的內容。
教學內容功能和地位:
本課是在前面滲透統計思想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統計知識,對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非常重要。因此,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切實感受統計的意義和作用,為今后學習有關統計知識作準備。
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正值換牙期,這是發生在每個學生身上,是學生和家長很關心的事情,這樣的素材一下將很陌生的統計與極現實的生活聯系在了一起,消除了距離感,同時也體現了統計的必要性。二是強調學生對統計過程的體驗,盡管是第一次學統計,但素材的現實性決定了統計的必要性,收集、整理、拼擺圖表、發現問題這一系列的活動都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初步感受統計在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2、使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初步學習一些簡單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能夠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在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精神,不斷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統計方法,收集統計數據,并能根據結果提出數學問題。
2、 根據統計結果提出并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不完整的統計圖表,鉛筆、彩筆、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 以課件導入
播放課件
學生觀看課件后引入下面的談話:
1、師:小朋友,你幾歲了?你換牙了嗎?(……)
2、師:噢,這么多同學都換牙了。那誰還記得你換了幾顆牙?
生1:我換了1顆。
生2:我換了3顆。
生3:我換了5顆。
生4:我換了8顆。
生5:我一顆也沒有換。 ……
3、師:好,如果想知道換幾顆牙的有幾人,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嗎?
(一)第一次統計
1、誰愿意說說你的想法?
生1:數一數!
生2:先讓換一顆牙的舉手,數一數;再讓換兩顆牙的舉手,數一數;
……
2、他的辦法怎么樣?那我們就用他想出來的辦法數一數。誰愿意到前面當小老師?
小老師:“換一顆牙的請舉手、換兩顆牙的請舉手、換三顆牙的、四顆牙的 ……”
3、師:誰還記得換1顆牙的有幾人?(生答:3人)換3顆牙的有幾人?(生答:5人、不對,是7人)換8顆牙的有幾人?(生:大概是7人;好像是6人;不對,我記的是3人;哎呀,記不清了。)……
4、師:瞧,有的同學都記不清了,那我們剛才不就白數了嘛,看來咱還得想個辦法,怎樣數過后并且記住它呢?開動腦筋。有辦法了嗎?
生:我有辦法,數完了之后把它記在紙上。
師:這種辦法真妙!
(二)第二次統計
1、下面咱就小組為單位再作個調查,然后用你們自已的方式把數的結果都記錄在教師為你們準備好的學習紙上。
2、展示學生記錄情況。
師:同學們看,我拿了幾份大家記錄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第一份,你看懂了嗎?這是誰記的?你來給大家講講。大家懂了嗎?經過他一講,我們就明白了,說的不錯,請回。
師:下一份,看懂了嗎?誰記的?你也來給大家講講,聽明白了嗎?
問:這份看懂了嗎?怎么看懂的?他的記法怎么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