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1 22:06:29
經驗二: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言一行,及時鼓勵、督促幼兒以環境意識指導自己作出正確的行為判斷。
幼兒的年齡特點注定他們是善變的,不穩定的,他們常常會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在同一個環境問題上出現不一樣的態度、行為。教師平時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對于有綠色行為的幼兒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不能做到的幼兒則要及時提醒、督促,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的環境意識與行為相統一,使綠色行為變成和人人都要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的事。如:在一群孩子參觀花園時,出現了A幼兒指責B幼兒采花的行為,則作為教師在AB幼兒爭吵的過程中,應表揚、鼓勵A幼兒不采花并能阻止別人采花的好行為,對B幼兒來說也是一種及時的督促和提醒,在集體中同時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經驗三:做孩子的綠色導師,帶動幼兒的綠色行為
作為一名教師,你的一切孩子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加以模仿,因此,只要你以身作則,處處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那么你何愁孩子會“光說不做”呢?如在一些環境調查活動中,作為教師可以查詢資料,聯系調查單位作為引伸,以讓幼兒看到教師的先行性;又如在外出參觀途中,教師發現地上有果皮垃圾,此時不是說教師去指定幼兒丟垃圾,而是應以自身實際行動帶動幼兒完成垃圾入箱的行為。
經驗四:家庭環境教育,鞏固幼兒環境行為的重要渠道。
向家長宣傳家庭中的環境教育,讓幼兒從幼兒園到家始終身處在環境教育氛圍之中,提醒隨時隨地都要保護環境,愛護環境,而不僅僅是在幼兒園。家庭中的環境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他們更能積極、自主的實踐中的環保行為。有意思的是,在家庭環境教育中,許多時候不是由成人來教育孩子,而是由孩子來教育成人。比如許多幼兒在認識了吸煙對自己、他人的種種危害后,紛紛回去叫自己的爸爸不要抽煙,告訴他們吸煙有害健康,并主動承擔了嚴格監督的任務。這樣大大增強了幼兒的環境主人翁意識,鞏固了環境行為,同時還形成一種互動式學習化綠色社區渠道,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了環保隊伍中。我們還可發動家長和孩子共同去尋找有關環境宣傳方面的資料,并請他們帶回幼兒園,讓老師播放給大家看,讓更多的孩子知道更廣泛的"環境保護"的題裁,再讓他們把看到的和聽到的回去向自己的父母講述。這樣,父母在幫助孩子找資料時和在聽他們的復述過程中,也無形地接受了"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促使他們提高了這方面的認識,意識到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靠大家共同努力去保護的。
綠色的家園大家共同營造,共同愛護,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環保意識意義深遠,地球只有一個,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我們現在再不好好的保護它,那它將會毀在我們的手中,因此提高全人類的環境保護意識是勢在必行的,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應該認識到我們肩負的重任,這樣才能很好地把環境教育滲透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