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1 19:38:44
性質等歸類,集中放置在一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要的幼兒取用。這樣不僅能使幼兒了解材料的相互聯系,更好地用于游戲,還能幫助幼兒學習歸類,并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三、 注重游戲指導,增強交往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自選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活動的機會,提供了豐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樣化的活動類型。幼兒在活動中與外界客觀環境與多種材料、教師及伙伴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使發展的可能性轉變為現實性,但隨之而來的矛盾也越來越多。平常 幼兒遇到問題總是找老師,以求得到圓滿解決,他們意識不到“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活動過程中具體體現出來了,通過觀察,交流,我認為以下幾中做法比較有效:
(一)、提示指導,即教師通過提示性的語言對需要幫助的幼兒進行指導。在一次中班的語言閱讀區活動中,一個性格內向的王倩在低著頭專心地識字,可是玩了很長時間,也沒人理會她說的對還是錯。同閱讀區的小朋友在一旁歡快地交談、議論時,她也只是看一看,笑一笑,而不參與議論。看到這種情形,我便向小朋友提出:“你們當中有個小朋友非常喜歡識字,她的腦子里裝了好多字,要是現在她愿意給大家講述、表演一下,該有多好啊!”我的目光停留在王倩的身上,孩子們明白了老師的意思。在一旁選圖講述的孫悍夫小朋友說:“王倩,我們先到你那兒去,看你表演,呆會兒你再到我們這兒來看我們表演好嗎?”在老師鼓勵地微笑中,從同伴信任的請求中得到了勇氣。之后,他們互相合作,玩得非常開心。
(二)、設物指導,即教師通過讓幼兒擺弄實物的方式進行指導。一次,我在建構區開展了高樓創意活動,我看選擇此區的有三位小朋友,就有意識地為幼兒準備了兩套插塑物,孩子們發現這一情況后,很自然地分了工。孫偉一人一組,戴馥音跟時露一組。開始拼插了,只見倆人一組的成員小聲一嘀咕后,不一會兒,一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而一人一組的孫偉高樓還沒蓋起。這一活動,讓幼兒明白了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初步體驗到了合作帶來得成功。最后,我讓兩組的幼兒動腦筋想想,樓房、樹放在一起是個什么樣的環境,孩子們說了很多地方。突然,另一組的楊帆拿著拼插的小鴨和馬走過來說:“張老師,我拼得怎么樣?”我靈機一動,把楊帆拉過來和他們放在一起,讓他們自己布局,自己商量,自己添加森林里的物品。最終組合的森林雖然很簡單,但這是孩子們自己經過協商、和作的力量。在充分的活動中,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幼兒的經驗得到了豐富,激發了對外界各種事物的興趣欲望,使幼兒認識了自身的力量,培養了自信,增長了能力才干,同時創造的潛力也不斷得到發展。
(三)、情緒指導,即通過情緒感染的途徑進行指導。在游戲中, 教師與幼兒要真正的交流與溝通,而不是老師說,孩子聽;老師指揮,孩子行動。老師應恢復自己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把自己投入到孩子們的游戲中去,情緒感染是教師參與的一種主要形式。如角色區,我有時當媽媽,有時放下架子去扮演孩子;表演區,我和孩子一起承擔角色,共同享受表演帶來的感受;美工區我可以和幼兒確定主題,分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共同分享,體驗合作的快樂。教師通過自身的情緒狀態吸引幼兒,影響了幼兒,使幼兒產生了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本領,游戲活動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重視評價過程,發揮主體取向的評價。
《綱要》中指出:“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其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如果單一、權威性的小結只會讓幼兒感到玩時守紀律、有創新是為了取悅老師,獲得表揚。要走出這一尷尬境地,就必須采取主體取向的評價。
主體取向評價認為,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過程,但這種價值是多元的,在評價過程中,無論是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它反對量的評價方法,主張質的評價。評價時,我讓幼兒參與評價,引導幼兒就玩了什么、怎樣玩、心情怎樣、遇到了什么困難、發現了什么問題、怎樣解決或打算怎樣解決等方面想一想、說一說,在請幼兒思考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讓幼兒參與評價可以促進他們學習獨立地對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斷,更多地了解別人玩了哪些物品、如何玩的、玩得怎樣等等,并引發幼兒在以后的活動中主動模仿、創新。
自選游戲促進了幼兒自主能力的發展,幼兒變得有自律精神,自理能力提高了,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幼兒創造潛力也在游戲中得到激發。我認為,自選游戲 的確能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