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58:36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數學思維論文《淺談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
那么,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應如何開展呢?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在這里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一、數學活動區的內容應與近期的數學活動目標相一致。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么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周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么,小班教師在當周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著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例如,可以給每位幼兒6張彩色卡片或者色彩鮮明的玩具花片等,讓幼兒擺放在桌上,進行觀察、比較,然后要求幼兒把相同顏色的卡片放在一起,并讓幼兒說說有幾種顏色的卡片,各是什么顏色的,每一種顏色的卡片有幾張等等。這樣一來,不僅讓幼兒在活動區活動中復習、鞏固了本周的數學活動內容,而且,教師還能夠對不同水平的幼兒做到個別教育與輔導。
二、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必須注重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性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一位小班教師模仿了這一形式,在小班數形成活動中提供了印章讓幼兒在兩只小鳥后面印上一只小鳥,是3只小鳥,2添上1是3,幼兒把印章印在紙上,立即就有一只小鳥排在后面,孩子們很興奮,他們印了又印,還把小鳥印在臉上、手上,教師生氣了,認為是幼兒故意淘氣。其實,是教師對本班幼兒學習特點缺乏研究,投放材料不當造成的。在中、大班的數學活動區中,一定要有明確的任務和要求,不然幼兒不感興趣,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三、在數學活動區內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當前,教師在指導活動區活動時,總是不自覺地自己講解,示范。這樣做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由于老師的指導,使幼兒在教師陪伴時樂于探索,從而對教師產生依賴而當教師不參于指導時,就容易失去探索的興趣;二是教師的指導打亂了幼兒的探索,教師的講解削弱了游戲本來應有的情趣,使幼兒喪失了本來已有的探索熱情。
那么,如何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