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58:36
首先,要承認幼兒是活生生的、正在發展的個體,是學習和游戲的主動探索者。因此,要讓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經驗、體驗探索樂趣、建構概念的一種活動。
其次,要明白幼兒主體性的發揮、不排斥教師的有效指導,但教師對活動過程中的指導應是隱性指導,也就是說,活動目標的實現除隱含在活動環境的創設之中,活動環境的設計之中,還隱含在教師的指導之中,即隱含在教師的指導語、提示和提問之中,這種隱性指導主要體現為:
1、提出任務的指導語非常簡要明確,多用商量的口吻,并有利于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2、重視觀察幼兒在活動區中的具體行為過程,及時了解幼兒的需要、困惑、并通過教師與幼兒共同活動進行啟發引導,使自己領悟,同時,及時發現幼兒創造性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動。
3、探索活動的結果不是由教師告訴幼兒,而是幼兒通過自己發現、自己總結出來的。
四、數學活動區活動應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
幼兒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應重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允許他們從不同起點按不同水平、不同發展速度發展和學習。經過幫助使幼兒有所提高,逐漸達到目標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活動區中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應有所不同,給幼兒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增強自信心和獨立性。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常常忽視這一點,如在“按物體的厚薄排序”活動中,有的教師給幼兒提供了相同的材料,提出了相同的要求,結果能力弱的幼兒感到困難重重,無法完成操作任務,能力強的幼兒又覺得缺乏挑戰而興味索然。同是這一內容,我們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如可以要求能力較弱的幼兒按厚薄特征給三個物體排序;要求能力強的幼兒給五個甚至更多的物體排序并注意排序的方向性。在這一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允許幼兒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務后,更換不同層次的材料進行活動,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又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幼兒園數學活動區的開展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于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并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欲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