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49:32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數學思維論文《幼兒園與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數學教學的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中,教師應引導學前兒童逐步完成;學習環境的過渡,學習知識的過渡,學習方法的過渡,學習動機的過渡,心理和生理上的過渡,切切實實做好數學教學的幼兒園大班學前班和小學一年級的銜接工作。
幼兒園大班學前班與小學一年級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大班為小學一年級工作準備,小學一年級是學校教育的開始,小學一年級是幼兒園大班學前教育的繼續發展與提高。因此,學前教育與小學既有區別又有緊密的聯系,兩者關系處理得如何,關系到是否使兒童的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及教育質量的高低。如何使幼兒園大班學前班的兒童升入小學而能較快地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使之過渡、銜接得合理、科學、恰當確實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認真調查研究,教師做到心中有數首先熟悉大班學前班的數學教材和教學要求,了解學前數學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了解學前數學教師教與學的情況,注意搜集和整理大班兒童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熟悉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掌握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和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師加強聯系、溝通,特別要認真鉆研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材,弄清幼兒園大班、學前班和小學一年級數學教材中的內在聯系。
再次對幼兒園大班、學前班數學的管理,數學教學法,兒童學習的知識基礎,學習方法,心理特征一定要有所了解和認識,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有的放矢地搞好幼兒園大班、學前班數學的過渡銜接工作。
二、注意搞好四個方面的銜接1、教材方面的銜接,幼兒園大班、學前班教材內容包括分類、排序、量的比較,1-20的數認識,相鄰數序數、單雙數,10以內數的組成、分解、加減運算,20以內數的不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看圖口編應用題教學,認識幾何形體、時鐘、等分、認識人民幣等。小學一年級內容包括:1-20以內數的基數、序數、相鄰數、單、雙數的組成,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退位減法,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加法、減法的初步認識,應用題教學等。從教材內容來看,幼兒教材的編排上也存在著問題,數學知識重復,部份兒童易失去學習的新鮮感,為教師組織教學帶來困難。小學數學能力的發展和初入學時的數學能力水平有密切關系,初入學時對數概念,對數的關系進行合理的運算,那么他們入小學后對整數中的多位數,對小數和分數,對于自覺地運用數的關系和運算法則進行計算,都表現出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材方面必須搞好;(1)直觀的圖求和實物運算向抽象的數學運算的過渡。在分類與計算教學中,先教師引導,后兒童獨立操作,先易后難,通過分類訓練,幫助兒童構建一個整體與部分之間的分與合的思維結構。掌握分類關系的同時,初步滲透連續再分的思想,邏輯排除的思想,有意識的訓練兒童進行歸納推理,和演示推理的初步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逐步做到實物分類操作、圖示操作、數的分解組成操作,數的計算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建立數的分解組成與相應的計算之間雙向聯系。(2)從圖畫表示的應用題到文字敘述的應用題過渡。在應用題教學中,幫助幼兒在教師的實物演示,過程中分析數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