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0 21:27:18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數學思維論文《幼兒數教育:發現、醞釀、活動》,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階段數學教育的內容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理解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我園作為上海市市示范園和二期課改的實驗基地,大量嘗試將數教育融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從孩子的生活情境提出問題,選擇幼兒身邊熟悉的資源讓幼兒獲得數學經驗,在積累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數概念和發展思維能力,讓幼兒在生活中“快樂學數學”、輕松學數學”。
一、發現-捕捉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因子”
數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綱要》指出:“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例如:早上有多少孩子來幼兒園?(數數);你今天帶來了什么玩具?(顏色、形狀、大小、輕重);玩具怎么分家?(分類、統計);家里的電話號碼是多少?(認數、排序);你排在隊伍的哪里?(序列和空間方位);現在幾點了(認識白天、黑夜、早晨、晚上)……這些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對數的感性認識。
案例:早上自主點心時,小寶專挑三角形的餅干往盤子里放,“你看,我的餅干好多啊?”旁邊的可可看了看說:“1,2,3……對,你有7塊餅干,真的很多。”小寶馬上反駁:“不對,我盤子里是6塊”,可可有些不相信,伸出手指一塊一塊數著驗證。由于餅干放的雜亂,可可數了一圈還是忘記開始數的第一塊而多數了一遍,這下又數到了7塊。小寶急了,干脆把餅干拿出來放在桌上呈一排,一塊塊數給可可看“1、2、3…我有6塊。”接著他又向可可介紹了一種新方法:“兩個兩個數2,4,6。”我吃了一驚,因為在我的印象中,班中的孩子們大都是點數或默數,很少會兩個兩個數,為什么今天小寶會這樣數而且完全正確呢?于是我想試探他,夾了幾塊餅干放在另一個盤子里。“小寶,你能幫我數數這個盤子有多少塊餅干嗎?”小寶欣然同意,把餅干放成一排馬上數給我看:“2,4,6,還剩一塊,加起來一共是7塊餅干。”完全正確。
事后,我針對小寶不同方法的數數進行了小組交流,發現在以往集體教學中重答案輕過程,雖然數學游戲活動設計很豐富,但是孩子一般停留在點數或目測的方法上,加上練習時間短缺乏連續性,所以這樣一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一些的孩子就跟不上節奏,達不到教學預期效果。自主點心作為孩子每天接觸的生活環節,與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吃東西時,孩子們其實對餅干的大小、多少都很關心和在意,而且氛圍比較寬松自然,所以才會出現上一幕小寶和可可的交流。這不就是很有啟發的數學教育因子嗎?
生活中孩子感興趣的“數學教育因子”其實還有很多,例如玩彩泥時可以感知體驗幾何體的特征和守恒;感知結構、硬度、大小、質量獲得有關對稱、形狀、重量等經驗。玩積木時通過選擇、擺弄、插塑、平衡等方法感知不同的體積、大小、平衡、空間關系等基本數概念。日常生活中教師可多用開放性、啟迪性的提問方式引導,依據孩子不同的需求提供一些輔助用品,更好的促進孩子自主的積累數經驗。
二、醞釀—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構建數概念
一次午餐后的散步,孩子們發現地上飄落著許多樹葉,有的孩子忍不住撿起幾片拿捏在手里。老師建議說:“我們玩個游戲吧,看誰能在10秒中之內撿到最多的樹葉。”話音剛落,孩子們便起勁的像做游戲似的撿起來。“時間到!數數你一共撿到了多少片樹葉,你是用什么辦法把它們數清楚的?”于是孩子中有的把樹葉排成一直線邊排邊數;有的按照大小或顏色差異分開擺放,一小堆一小堆數;也有的將樹葉排列成一個封閉式的物體,然后用手指按住開始的第一片接著往下數……。孩子們在交流分享中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的數數方法,不過最關鍵是數數時要仔細,記住第一個開始數的地方,不重復也不漏數。針對有共性問題的呈封閉狀排列實物的數數方法,我們將其延伸擴大,結合目前的主題組織活動,進一步遷移到日常生活用品中,將個別化經驗轉化成集體經驗。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到處充滿數學。教師在不同情境中可通過不同形式的提問與交流,將幼兒積累的點滴、零碎的經驗,加以整理、歸納、總結、提高,以情感化、生活化、整合化、自主化的教學模式,將數教學融于生活、主題活動中,增強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建構數概念和發展思維能力,促進幼兒在數、量、圖形、時間和空間、思維邏輯等方面的發展,同時也較好的完成教師預設的數學教育目標。
三、活動-正式與非正式之間的數教育
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邏輯數理知識不是來源于事物本身,而是來源于對物體的操作和對其動作的內化。例如:模擬買賣的生活情景中了解加減的意義;值日生分餐具練習中感知對應和掌握數群……一日活動中數教育的滲透其實有很多,無論是正式活動還是非正式活動,這些都讓幼兒在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有效推動了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
1、區角活動根據幼兒發展需求和階段教育目標創設的個別化教育環境
案例:在了解自家門牌號碼的基礎上,活動區里投放了生動形象的立體材料“動物新村”,孩子根據小動物身上的門牌數字提示找到相應的房間。旻旻很專心地邊操作邊研究著,門牌數字“101”、“201”等幾個小動物已經送到了指定的房間。“咦?小馬身上的“503”是什么意思?”旻旻思考了好一陣來問我。“是這里嗎?”他指著三樓的‘305’說,我搖了搖頭沒有告訴他答案,這時又有幾個朋友參與進來。漸漸的,我發現這份材料對班中孩子難度比較大,特別是第二層次的內容,能力強的個別孩子能準確地完成,而大多數孩子的準確率比較低,有的甚至還不太明白標志的實際意義,在數序和邏輯思維方面比較欠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