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9 21:47:34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學策略論文《案例:糾正幼兒偏食的成功之路》,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案例描述:
鏡頭一:
中午進餐的時間到了,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飯、蝦仁炒蠶豆和青菜豆腐湯。孩子們洗完手在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吃飯,教室里一片寂靜,只聽到碗勺相碰的聲音?吹胶⒆觽兌汲缘媒蚪蛴形,我心里很滿意。這時,我發現洋洋小朋友在飯剛分好時他吃了一口米飯、一口蝦仁,剛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說起了悄悄話。發現老師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飯,含在嘴里,坐著發呆,約兩分鐘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湯,吃一口飯,菜幾乎沒動。后來我看他幾乎都沒吃下去就去喂他吃,可當我把青菜喂進他嘴巴的時候他好象要嘔吐一樣。后來急了就讓他把湯倒在飯里自己吃,他連湯帶水慢條斯理地吃著。這頓飯他足足吃了一個多小時才把米飯吃完,菜全剩在碗里,理由是“我不喜歡吃”。
鏡頭二:
今天的午餐是米飯、雞腿和西紅柿蛋湯,小朋友們依然是吃得津津有味,才一會兒,就聽到一個小朋友喊:“老師,我飯還要一碗。”是洋洋的聲音。只見洋洋的碗已吃得干干凈凈的拿到我前面要我盛飯了,我給他再盛了半碗。再一會兒洋洋已經把飯菜及水果都吃完把碗勺送回來了,他是全班吃地第三快的小朋友。
案例分析:
現在生活條件一般都比較優越,家長們對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但幼兒的偏食現象卻是非常普遍的,有的家長更是束手無策,拿孩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幼兒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攝取豐富的營養是保證身體健康發育的前提。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營養與膳食越來越重視,都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的進餐情況,一到放學的時候,家長問老師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今天我的孩子吃飯好不好?有沒有剩飯?”不少家長在教師家訪的時候也都會談及孩子的吃飯問題,普遍反映孩子的吃飯問題是個頭疼問題,有的家長采取各種物質獎勵哄騙孩子吃飯,有的采取威嚇打罵的方式;有的家長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飯等等,使盡了無數招數,仍不盡人意,他們為此大傷腦筋。由此看來,不少幼兒都缺乏良好的進餐習慣,而不良的進餐習慣不利于營養的吸收,對身體的健康發展產生影響。
雖然是中班的孩子,但洋洋的自理能力還是不好。特別是就餐,在家幾乎都是家長喂飯。偏食、剩飯現象依然存在。遇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時,他會吃得很快也很干凈,遇到不喜歡吃的東西時,他就會一直坐著,不動一口。最重要的是吃飯的時候不專心,很容易被別的事情所吸引,注意力不集中,就餐習慣不穩定。洋洋的個子長得很大,所以他的飲食一直是他父母所擔心的事情。記得剛來班級的時候,他的媽媽就說“不擔心別的事情就擔心他吃飯,在家時都是父母一口一口地喂才能吃得進去。所以挑食的他,媽媽總是做他喜歡吃的食物來吃?墒窃谟變簣@,食物是經過營養搭配來制定食譜的。所以難免會有他不愛吃的東西。他的個子長得快,這樣偏食一定會對他的身體有一定影響的。這正是他的媽媽所擔心的事情,每天問他的就餐情況比問別的事情都要多。我們也在積極的想辦法幫助洋洋渡過這個難關。
教育對策和措施:
如何糾正洋洋偏食的不良習慣呢?針對洋洋的實際情況,我在這幾方面作了嘗試:
1、故事熏陶法。我首先給所有小朋友講了一個故事《淘氣的大公雞》說的是一個小弟弟因為就餐習慣不好,被一只大公雞啄得到處跑的故事。讓小朋友們懂得就餐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能像小弟弟那樣。在飯前或休息時間也經常給孩子們講一些有關偏食的壞處的故事。
2、語言指導法。即用兒童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指導和鼓勵幼兒科學進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