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8 18:01:33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教育探索論文《社區教育與幼教管理體制改革》,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摘 要]社會化、杜區化是幼教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幼兒教育的發展要走出垂直體系,走出單純就教育系統自身的角度進行行業化管理的形式,建立起以社區為依托的社會、教育機構、家庭一體化的體系,將行業化管理與社會化管理結合起來。
[關鍵詞]社區教育;幼兒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近年來,社區教育的提法日漸增多,一些城市地區紛紛推出了“社區幼教中心”“社區教育基地”等。那么,社區教育與幼教管理體制改革關系如何?本文試圖就此作一些探討。
我國幼教事業的管理在相當長的時期,是所謂的條條管理,即各級幼教機構主要接受上一級教育部門的指揮,形成一種垂直型的教育行政領導關系。仔細分析起來,這是集權式行政體制決定的,也是長期計劃經濟的必然產物。自1985年的教育體制改革,中央就提出要簡政放杈,強調地方負責,注重加強地方政府對教育的責任,即突出所謂的塊塊管理。進入9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這一社會變革,不僅要求對教育的管理要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還意味著教育要特別關注社會需要,面向社會興辦教育,在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對教育的管理上,理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對于幼教事業的發展,社會化、社區化是其必然趨勢,因而,就要強化社區功能,探索幼教社會化、社區化的管理模式。
一、社區教育——幼教社會化、社區化是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幼教事業發展走了一條注重依據各地方實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興辦幼教機構和組織,注重發揮人民群眾和群眾組織(如工會、婦聯)的作用,宣傳、倡導、動員,推動學前教育興旺發展的道路,表明我國幼教事業發展具有社會性、地方性、群眾性的特點。如果說我國以往的幼兒教育是一種自發的初級形態的社區教育,那么,進入90年代以來,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就是我們有目的的主動選擇了。
首先,從理論上講,根據社會學和大教育觀念,學前教育或幼兒教育不等于幼兒園的機構教育,不等于單一模式的正規化幼兒園教育,而應納入開放的社會體系,將它置于社會社區的大環境。學前教育應擴展到家庭與社區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家庭在幼兒成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能得到發揮,并提高整個社會社區成員對早期教育的認識與參與程度。從社區學前教育的角度來認識這一社會現象,其對象范圍就不僅包括社區內從出生到入學前階段的全體幼兒,而且包括他們的家長及社會社區全體成員。社區學前教育工作作為一項全方位系統性工程,可以有益子普及社區成員的優生優育和優教知識,為本社區學齡前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組織與環境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環境對組織職能的發揮起著重要作用,組織是在同其所處的環境不斷地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是一個開放的社會系統。“組織的效率取決于組織與環境的適應性”,組織不僅從環境中獲得物資、能量與信息,使自身得到發展;組織對環境也要開放,應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調節從而與環境保持平衡,并積極改變和創造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新環境。組織要為社會盡責,發揮社會效益,產生社會影響。作為教育管理現象,不宜就教育談教育,而應研究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市場經濟的建立帶來的變化,積極與環境相互作用。
從現實需要與要求看,90年代以來,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由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教育作為第三產業,要研究社會變革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了解社會變化帶來的新需要,主動為之服務。“十五大”以來,黨和政府進一步明確了企業改革的思路,要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提出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分離企業的社會服務職能,使托幼園所從企業中逐步分離,把幼兒教育推向社會。“十五大”又提出,要積極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障制度,完善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民政事業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2000年社區服務中心要達到7000個,實現每個街道(縣城關鎮)都有一個社區服務中心,基本建立起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服務門類多樣,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較好的社區服務網絡。這表明社會發展為幼教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且提供了有利條件,幼兒教育走向社會成為社區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納入整體的社會服務和保障體系是發展的必然。
社區學前教育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學前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包括當地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廣泛動員并組織協調各方面力量,發展幼教事業,為更多幼兒提供受教育機會;
第二,社區教育有益于使學前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注重家庭教育、機構教育與社區中多種教育因素的有機聯系,發揮整體性教育影響,提高教育質量;
第三,發展社區教育可加強地方自主性,使學前教育更好地立足當地實際,形成各自特色;
第四,社區教育可以擴大學前教育的社會職能,有益于發揮教育對社會和社區發展的作用,推動兩個文明建設,更好地實現教育服務社會的職能。
應當認識到,社區學前教育無論在教育資源、途徑方法,還是在其目的效果上,均有不同于以往幼教機構教育的廣泛深遠意義。
社區既是興辦學前教育的主體,同時也是學前教育的直接受益者。社區學前教育不僅有益于城市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的探索,對于作為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重點和難點的農村更具重要意義。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發展學前教育從一開始就可以很好地借鑒以往的經驗教訓,摒棄就教育發展教育的思路,從體制上打破條塊分割,充分發掘社區資源興辦學前教育,同時更好地發揮學前教育服務、輻射、影響社會的功能,努力探索一條事業發展的新路。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