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0-27 15:27:45
區域活動,是在指定范圍,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并在其中鞏固以往所學知識,感知新知識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區域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吸引了孩子極大的興趣,使得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在實踐研究中我們發現,小班區域游戲中經常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1、區域活動內容與主題結合不緊密,區域活動學習性成分太濃,而生活性、游戲性成分淡,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負擔,降低了孩子操作擺弄以及自主探索的興趣;
2、區域主題活動材料投放關注豐富而缺乏層次性、針對性,遞進性及幼兒的動手、動腦的機會;
3、教師頭腦中缺乏“大課程”的觀念,關注了五大領域,又忽略了區域的整合功能。
針對上述問題,為更好的探究在主題背景下小班區域的特點,我們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一、以生活為軸心,在適宜的環境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陳鶴琴先生提出:“幼兒的活動應該以生活為軸心,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因而,我們選擇貼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體驗的主題活動內容。如“小寶寶”、“親親抱抱”、“娃娃家”、“我愛我家”、“香甜的水果”、“小餅干”等主題。預設或生成主題后,我們考慮如何將這些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得既溫馨而又富有生活氣息,讓孩子喜歡,符合孩子心理需要,“需要是行動的前提條件”,由此來促進學習的自主性。在主題活動“娃娃家”和“小寶寶”中,我們在把“娃娃家”布置得就像孩子自己的家:“客廳”里有柔軟的沙發、漂亮的桌子;“臥室”里有柔和的紗窗、娃娃的小床、櫥柜、美麗的帳子;廚房里有洗衣機、煤氣灶臺、洗菜池;除了這些,我們還將寶寶的影冊、奶瓶、奶粉罐、一家三口的照片、娃娃的衣服(孩子自己收集的)布置在情景中。別看這些東西這么漂亮,這可都是老師們用廢舊的材料箱子、絨布、紙做成的;別以為這些東西光有漂亮而不實用,孩子們卻活動得興高采烈的:他們抱著娃娃坐在沙發上看書;給娃娃邊沖奶粉邊自言自語地和娃娃說說話;他們喂娃娃吃飯、給娃娃穿衣服、穿鞋子,比給自己吃和穿還要起勁;他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抱娃娃睡著,把娃娃輕輕地放入小床中,還要對周圍的人做“噓”的動作;他們根據折衣步驟圖學著整理娃娃的衣服和褲子,神情是那么地專注;他們學著大人的樣子燒飯、洗菜、掃地、擦地板、整理房間,干得不亦樂乎。三到四歲的孩子有了初淺的生活經驗、模仿性強、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增強,創設的這些環境之所以受到孩子的喜歡,是因為它不僅符合了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還關注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孩子在參加這些區域活動的時候主動性、積極性很強。
二、以操作為平臺,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自主地發展。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小班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于行動,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因此,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在“秋天來了”的主題中,我們設計了“娃娃撿落葉”的游戲:可懸掛在半空中的籃子,籃子可拉上拉下,孩子們將落葉按不同的大小、形狀、顏色撿到籃子里,孩子對拉有彈性的籃子很感興趣,而且他們從中初步感受到各種葉子的不同,并且進行歸類學習。這種關注年齡特點的游戲使孩子學習得既輕松又主動。
在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活動材料投放要關注孩子的差異性。首先,仔細觀察幼兒的學習、探索情況,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什么困難,把握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情感態度特點和個性差異。其次,了解活動環境是否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適宜不同水平的幼兒,學具的數量是否充足等。再次,注重觀察指導過程,尊重幼兒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責、不輕易批評孩子。最后,將提供的材料隨幼兒的興趣變化而不斷調整,能滿足幼兒當前活動的需要,適合幼兒的活動特點。如:在“小寶寶”主題中的“喂食”游戲,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手工紙,有些是大小不一的;有些是撕開一個小口的,這樣可以讓孩子接著往下撕;有的是有虛線針眼的,便于孩子按照范例進行撕紙活動。幼兒從隨意撕到沿痕跡撕,提供的紙條由寬變窄,由短變長,由撕面條到撕餅干直至撕小動物,由單一撕到進行粘貼組合撕,讓不同需要、興趣、個性的幼兒自主地參與活動。
在主題背景下的區域活動材料投放要考慮漸進性。我們為孩子準備的材料,要隨著主題的深入、變化以及幼兒的操作、探索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內容和材料的不斷調整和更新為主題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便:這一區域內容,既可以是主題開展的前期準備,如:一些主題相關的資料投放,暗示孩子、引發孩子關注;也可以滿足主題實施過程中小組化、個別化教育的需要;還可以是主題活動的延伸,如: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一些生成的問題,有的可以把它轉化到區域活動中來。這樣的區域活動的內容和材料就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并具有可發展性,可以起到幫助幼兒經過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斷積累各種經驗、提高各種能力、不斷地構建新的認識結構,在自身的發展上不斷有提高的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