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8-29 10:43:48
幼升小新生將在今年九月步入小學,開啟新的生活。現代教育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準一年級新生的父母,既有喜悅之情,也難掩擔心和焦慮。
我們收集了家長們反映較為集中的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邀請本市小學中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了一一解答。在老師們看來,幼小銜接階段,家長應該放平心態,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與鼓勵;如果家長自己緊張焦慮過度,反而會讓孩子更加難以接受和適應學校生活。
入學分班,班主任經驗少,怎么辦?
蔡玉英(昌平區南口鎮小學教師):針對新生入學工作,一般在孩子入學前,都有一個采集信息登記表,上面的信息有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及居住地、戶口所在地等信息,其中居住地是分班的一個重要依據,如一個社區的一般分在一個班里面,這樣有助于同學間的作業交流與友好往來,同時也有助于家長們之間的溝通。如果同一個社區人數較多,就平均分配到各個班級。另外,一個班級里一般是本地片內生三分之一,片外生三分之一,借讀生三分之一的原則進行分配,最后是男女各占二分之一的原則。
有些家長總想讓孩子到有經驗的老教師班里,想盡一切辦法調班。老教師有著豐富的經驗,有自己的工作特色,但青年教師身上則充滿活力與朝氣。一年級的小學生模仿能力極強,青年教師的朝氣與活力會賦予孩子美好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他們會像“孩子”一樣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笑,還可能會一起哭,更接近孩子的內心需求和情感世界。
孩子無法很快融入集體,怎么辦?
于海清(豐臺區右安門第一小學教師):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無法融入集體,大部分只是暫時現象。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環境和教學方式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們要允許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并想辦法讓孩子喜歡上學校生活。
讓孩子喜歡他的老師。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學習的動力,對自己不良習慣的約束力,是緊緊和情感連在一起的,特別是對老師的情感。他喜歡這位老師,就會認真完成這位老師布置的作業,會在這位老師的課堂上認真聽講、踴躍發言。教師要引導家長,使家長成為孩子和老師之間情感的橋梁,引導孩子發現老師的優點,體察老師的關愛,讓孩子喜歡他的老師。
鼓勵孩子多為集體做事情。如為班級圖書角捐獻幾本圖書、給班級的花草澆水等,通過不同的方式,增強孩子主動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以便盡快融入集體。每一個孩子在上學的第一天都有一個美好的愿望——一定要當個好孩子。家長要積極幫助孩子實現這個愿望,要與老師多溝通,發現孩子的優點要及時表揚,讓孩子對校園生活產生自豪感與成就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