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7-27 11:02:55
學科整合,讓各個學科不再獨立地存在,讓知識之間具有聯系,這便是合作的教的意義所在。當數學與科學兩類學科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帶領學生開展此次項目學習的是來自深圳市育才四小的劉川老師、中關村四小的杜海靜老師以及中關村三小的付強老師。
6月15日下午,24名學生在三位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對滑翔機的進一步學習。這次項目學習以美國《下一代國家科學教育課程標準》(NGSS)中科學教育的3個維度:工程技術實踐、學科核心概念、跨領域概念為背景,將科學、工程、數學、技術、語言多學科進行了融合。例如:以滑翔機的模型制作為載體,可以帶領學生了解科學里的力和相對運動,分析作用在滑翔機上的重力、升力、推力、阻力。再如:學生可以在設計圖的時候了解數學中的比例和比例尺,從一個部件的比例到整個部件的比例,從一個角度的比例到三個角度(俯視、仰視、正視)的比例。整個項目學習的驅動性問題是如何設計、制作一架能夠直線滑行15米以上的手擲滑翔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三位老師將本次項目學習分成了四個課時,從學習滑翔機的相關原理到產品的草圖設計,再到把草圖變成設計圖,最終制作出滑翔機的模型并進行測試。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完成了前兩個課時的學習:制定出了計劃,認識了飛機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并且理解了飛機模型調試飛行原理。這次的課堂觀摩課主要是向大家展現學生如何將草圖轉化為設計圖這一過程。
課程初始,是學生對于自己已經設計出的草圖的展示與介紹,可以看出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
有的小組將機翼設計成了三角形以減小飛機的誘導阻力,有的小組則將機翼設計成了方形,增加機翼面積,獲得更大升力。付強老師從科學學科的角度強調了學生在設計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設計時需要考慮滑翔機圖的重心、角度(俯視、仰視、正視)及飛機的整體比例和部件之間的比例,讓學生學會能夠像工程師一樣去設計制造。那么滑翔機的長和寬的比在什么范圍合適呢,要使得滑翔機能夠平穩飛行,就需要比較精準的數據支持,這也是設計圖和草圖的區別所在。付強老師帶領學生用直尺測量了大滑翔機的翼展和弦長,發現滑翔機展弦比的規律.
將手中的草圖轉化成標準的設計圖是本課程的主要任務。劉川老師和杜海靜老師帶領學生解決了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數學問題。包括:什么是比例,如何根據機翼面積和尾翼面積的比求出飛機的長和寬、怎么求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等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