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07-23 10:49:26
二、行為退行
發生機制:幼兒園的老師永遠保持童心四溢的職業行為特質,他們會不自覺地在生活和教學表達形式上投射出來,加之幼兒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之間,缺少不同年齡和行為樣板供效仿。幼兒的年齡和行為定向的最近發展區的空間被壓縮,行為風格被定格,使他們表現出和全日制孩子相比更幼稚。
在這種最初的外表行為退行的同時,他們的內部認知模式和心理需求也同步退行,并逐漸演化為退行基調――行為退行人格化。他們在與父母或社會上的人接觸時傾向于使用嬰幼兒的反應模式來表達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感覺到沒有跨出自己的舒適區。而成人在評價孩子時本能地帶有欣賞娃娃心理反應,尤其是父母還會感覺到寶寶與自己的心理距離更近,對他們的行為給予默認和支持,強化了他們的退行反應。
全托的慣常單一的特殊經歷作為一種印刻可以固化到他們的認知體系中,當他們以后受到情感沖擊或情境相似時,就會啟動這種行為退行來保護自己,應付情境變化。由于他們的行為不符合年齡特點,外界會給予負面評價,這又會加劇他們的行為退行。
表征預測:心理年齡滯后,對父母撒嬌、玩具、服飾和語言等行為幼兒化,用孩子的行為方式作反應。
發生時段:初中以后。
危害指數:★★★★☆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