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23:16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對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適宜的環境,實際上是為幼兒開拓了一條自然的生活道路。”在現代社會,人們也日益關注到環境對學前兒童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環境是兒童最好的、最自然的啟蒙老師;能對兒童的情感起到激發和鼓勵的作用,形成積極和主動的行為方式;適宜的環境能吸引兒童去探索、思考,去參與實踐,從而啟動智慧之門;還能引導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狀態下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因此,“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促使孩子全面發展。”是我們幼兒園教育的一大目標。
對于托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最早接觸、最熟悉的環境就是家庭。由于年齡小,對家人非常依賴,因而從家庭中走出,來到陌生的園所,會有一個害怕--焦慮--穩定--適應的過程。作為老師如何幫助孩子們消除與家人的分離焦慮,漸漸地適應幼兒園呢?我們的做法是: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營造安全、溫馨、動態的家庭式環境,讓孩子快樂地生活。
一、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輕松地玩耍
安全是一切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快樂成長的關鍵。而我們的孩子生性好動,動作協調性和平衡能力較差,更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在家都倍受家人的關心和呵護;到了幼兒園,換了陌生環境,任何不安全、不穩定的因素,都會造成他們心理的緊張,和對幼兒園的害怕。于是,我們充分考慮到孩子的生理特點,對現有環境進行調整和處理,創設安全、舒適的環境,讓孩子盡快地適應幼兒園。
1、設置合理、童趣的場景
我們首先對水泥墻面和地板等進行軟包裝,用吹塑紙、泡沫和布等柔性的材料給“墻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在地板上鋪設柔軟的地毯、彩色的泡沫,防止孩子在跌倒時造成意外傷害;根據便于孩子活動、進出的原則,我們把鞋箱、杯架和毛巾架等幼兒經常使用的用具,設置、安排在走廊、過道和盥洗室等處最合適的位置,盡量避免孩子之間的擁擠和碰撞,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圍環境的不安全因素。
2、提供輕巧、柔性的玩具
毛絨玩具是孩子們從小喜歡的玩具,既柔軟又不會傷害孩子;塑料、木制玩具輕巧、易洗,我們就選擇這樣的玩具給寶寶玩;有一些玩具價格昂貴,我們就利用休息時間,搜集碎布、海綿、紙盒子等質地較柔軟的原材料,制作一些可愛的“小東西”--“布藝千層小包”、娃娃四季小服裝和動物寶寶盒飾……讓孩子大膽、輕松地玩耍。
3、準備舒適、便利的服裝
顏色漂亮、款式新穎的服裝誰都喜歡,但有的服裝,如:公主裙、喇叭袖往往會束縛孩子的活動。我們通過家長會、家長園地建議家長為孩子穿質地柔軟、又合身的衣褲,如:春天薄絨衫褲、夏天汗衫短褲、冬天備一件羽絨背心,鞋子最好是運動鞋和布鞋,讓孩子輕松、自在地玩耍。托班孩子自理能力較差,難免會有許多孩子小便在身,我們家園共同為孩子準備換洗衣褲,及時解決孩子的尷尬,讓孩子開心、舒服地玩。在用餐時,我們還為每個寶寶準備了反穿衣,引發、鼓勵孩子大膽地自己進餐。
孩子們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少了些許緊張和約束,多了一份寬松和自由,盡情、大膽地玩耍著。
二、讓孩子在溫馨的環境中愉快地生活
1、家庭式的擺設和氛圍,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模仿和擺弄。
“家”是溫馨的港灣,我們營造家庭式的氛圍,給每個孩子“家”的感覺。我們把幼兒園設計成“家”的布局,有寶寶餐廳、寶寶臥室、寶寶廚房、寶寶客廳等。把墻面“刷”上淡粉色、淡綠色等溫馨、和諧的“涂料”;掛上有卡通圖案、色彩鮮艷的窗簾;貼一張“寶寶全家福”的照片;擺幾處小方桌、小沙發、小床,再放上幾只柔軟的小靠墊……看:孩子們在小廚房里“切切茄子、洗洗干凈,炒呀炒呀,飯菜香香”;在小臥室里抱抱、哄哄“寶寶”;在客廳里拉開拉鏈、解開紐扣,打開老師制作的布藝小包,掏出心愛的玩具;累了在小沙發上休息,乏了在地毯上躺躺……一個個儼然象小爸爸、小媽媽,一副悠閑、自在的畫面,孩子真正地感受到了“幼兒園象我家。”
2、母親、玩伴的雙重角色,鼓勵孩子“學會生活”
“家”是關愛的溫床,每個孩子就象我們自己的兒女。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多給孩子自由的時間,盡量減少集中的時間;多采用個別化的方式,盡量避免集體活動的形式。孩子活動時,我們經常以角色的身份參與孩子的活動,和孩子一起“燒飯”、洗菜、給娃娃看病……從中引導幼兒學做爸爸、媽媽、學做小醫生;我們也順應孩子需要,在學習剝糖果、小勺舀豆豆、夾子晾衣服等活動時,給予適時、適切地鼓勵和指導,讓孩子感受媽媽般的關懷……漸漸地,孩子們綻放出笑臉,那笑容透著暖暖的溫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