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23:16
三、讓孩子在動態的環境中自主地游戲
孩子是在活動中不斷變化、發展著的,我們老師便要做個有心人,處處關注孩子、創設環境。如:區域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接觸最多的游戲,我們便從區域環境的創設入手,合著孩子發展、需求的節拍,動態地完善、調整環境。
1、不斷地調整區域環境,減少對幼兒的干擾和影響。
托班幼兒無意注意占優勢,因此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所以,我們盡量幫助幼兒減少和避免周圍環境以及幼兒之間的互相干擾和影響,為孩子們創設了四個較寬松的區域:娃娃家、客廳、書房和玩具天地;并為他們提供了豐富材料,讓他們愉快地來園操作、擺弄。
孩子們被玩具所吸引,哭鬧現象較少。但我們逐漸地發現:與其說孩子們是在玩玩具,不如說他們是在扔玩具。瞧:娃娃沒有了衣服,小床也翻了身;小汽車開到了廚房里;小廚房里更是不堪入目:小刀、小勺滿地“飛”,小魚、小蝦“躺”地上,蔬菜、瓜果耷拉著腦袋……雖然每樣玩具都有自己的“家”,可孩子們光顧著玩,全然不顧玩具寶寶的“哭鬧”。較長一段時間中,有好多孩子不是在區域中快樂地玩,而是在與同伴爭搶、吵鬧。
于是,我們又重新將區域劃分作了調整,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特點,用櫥柜和小欄桿等,以半封閉、半開放式,創設適于孩子獨自活動、平行活動和小群體活動的空間,把活動室劃分成6個較小的區域:寶寶餐廳、寶寶臥室、寶寶廚房、寶寶客廳、寶寶書房、寶寶汽車城。盡量減少幼兒之間的互相干擾和影響,并開設多種形式的活動內容,吸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彼此間有了互相認識的愿望,較小的空間又阻礙了他們的交往,我們又把區域進行適當地整合,劃分成4個較大的區域:寶寶家、寶寶客廳、寶寶工作室和寶寶餐廳。
2、隨時調整和增添材料,滿足孩子興趣和需要。
1)提供新穎的材料,引發幼兒更強烈的游戲欲望。
隨著孩子們對幼兒園生活的適應和熟悉,他們對一些重復使用的材料漸漸沒了興趣,為了進一步吸引孩子參與游戲,我們自己縫制了兩套綜合性墻面布藝玩具,讓孩子和墻面上的“狗寶寶”說悄悄話;跟小動物捉迷藏;為“樹媽媽”找“水果寶寶”;接著,我們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把孩子們喜歡的電視機和VCD“請”進了寶寶的“家”。孩子們經常圍坐在一起,看喜歡的動畫片,拿著“話筒”唱卡拉OK……在愉快的操作、練習中,小朋友參與游戲的愿望更強烈。
2)提供充裕的同種玩具,減少幼兒之間的矛盾。
孩子生性好模仿,又以“自我”為中心,小年齡的孩子更不會與他人共享或合作。因此,當看見別人手中新鮮、好玩的玩具時,就馬上會丟下自己的東西,去模仿他人,而當此樣玩具數量較少,不夠大家分享時,孩子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爭搶”。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盡可能多地考慮投放數量較多的同種玩具,以便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進而減少孩子之間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如:娃娃家的餐具有3套,分別放在廚房、餐廳和客廳,幼兒可以去三個地方同時取用、玩耍。
3)結合主題活動提供相應的材料,不斷提升幼兒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
新年到來前夕的一天早上,一個孩子高興地跑來告訴老師:“我看見圣誕老爺爺了。”孩子的話語立刻引起大家過新年的話題,“我也看見圣誕老人了。”“還看見新年樹呢。”……于是,我仔細傾聽孩子們交流的話語,了解他們對新年的認識,和孩子們一起上街尋找、觀察新年老爺爺以及新年樹等,并及時根據孩子的需要,在區域中漸漸投放相應的材料,如:制作彩煉的彩條、粘貼燈籠的色紙、給娃娃穿新衣的海棉印章、粘貼花樣和顏料等。
幼兒在安全、溫馨、動態的環境中和諧、愉快地成長著,作為托班老師,我們將不斷研究、探索,創設與幼兒發展、需要相適宜的環境,促進幼兒最大限度地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