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6 11:40:52
有效教學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實現
“有效教學”是20世紀80年代形成的一種教育理念,其核心問題就是關注教學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什么樣的教學是高效的,什么樣的教學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總的來說,有效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幼兒,教師必須確定教學活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的思想,把活動價值定位在促進幼兒的進步與發展上。
當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正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關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成為許多教師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那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實現有效教學呢?
有效教學的“立足點”——選擇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內容
“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內容”就是能促進幼兒進步和發展的內容,它包括適宜幼兒學習,促進幼兒成長和發展的各種活動。一個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內容,可以讓幼兒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對于幼兒來說,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學習。然而在實踐中,教育活動內容低價值或無價值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如照搬照抄成熟的公開課,過分肯定公開課的價值;認為新的、時尚的內容就是最好的內容;有價值的內容就要讓幼兒記憶、背誦;幼兒感興趣的、關注的就全盤接受,不進行適當的價值判斷等等。選擇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內容,筆者認為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關注幼兒興趣。興趣能引發幼兒的自主學習,增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興趣能激發幼兒的學習需求和內在驅動力;興趣能引領幼兒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興趣能促使幼兒發現問題、探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其次,結合幼兒經驗。每個幼兒都是鮮括的生命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個性和生活經歷,他們先期的能力、經驗具有鮮明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選擇內容時,需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已有知識和經驗。
再次,遵循適齡原則。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幼兒主要根據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思維,而很少根據事物的本質特點或內在聯系來思維。因此,教師選擇活動內容,應遵循適齡原則,選擇易于幼兒直接感知、理解和模仿的。
如一位教師觀摩了一次公開教學活動——美術欣賞《百老匯爵士樂》,于是回來就興沖沖地上了一堂模仿課。然而活動結束,所有老師都反映很一般,有點東施效顰的感覺。究其原因,就是該教師沒有依據幼兒和自己的實際對活動作新的價值判斷。但凡精彩的公開活動,都是經過仔細選擇、多次打磨才成熟的,開課的老師對活動、對幼兒、對教材都有了較深的了解,而模仿只是看到了其成熟的一面就照搬照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依據幼兒實際、教師實際對教育活動內容作價值判斷,是有效教學的立足點。
有效教學的“導航燈”——確立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過程的邏輯起點和終點,是有效教學的導航系統,它對整個教育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時時以預設的目標為指針或參照物,檢測目標的達成度,引導活動向著預期的目標行進。適宜的教學目標可以指導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然而在實踐中,不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比比皆是:如目標的制定總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忽略了幼兒是能動的主體,忽視了幼兒的個性需求;強調認知方面的發展,忽視情感方面的培養;過分強調教育目標的存在,忽視幼兒的動態性和創造性;目標制定較隨意,照搬照抄書上現成的目標,缺乏理性思考。確立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筆者認為需要做到如下三點。
首先,教育目標不應偏重認知而應關注整體。傳統的教育目標偏重于認知性目標,強調幼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以此作為評判活動的標準,而新《綱要》則要求幼兒技能的掌握、情感態度的參與體驗,強調尊重幼兒個體的興趣和需要,因此,有效教學中的教育目標應該是一種整體性目標。
其次,教育目標不應來自教師而應來自幼兒。很多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時,往往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其結果就是教學過程成為教師機械、呆板地按照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幼兒是能動的主體,忽視了幼兒個體的需求。教育目標是評價幼兒的活動效果有沒有達到的依據,而不是評價教師有沒有完成一項任務的依據。因此,教育目標的制定應來自幼兒。
再次,教育目標不應籠統而應具體。一些教師在制定教育目標時常常照搬活動書上,目標的陳述籠統而模糊,導致目標在活動中很難實現。諸如“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幼兒的積極情感等”“體驗活動的快樂等”,這些籠統的目標不利于教師活動的開展,對活動沒有導航的價值。
如語言活動“綠色的和灰色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了解敘事詩的特點,了解詩歌的內容。2.初步體驗詩歌中綠色和灰色的代表意義,豐富詞匯“報告”“趟”“搖曳”。3.感受詩歌的語言美,產生熱愛綠色、保護綠色的情感。首先,該活動目標的制定準確把握了認知、能力方法、情感態度三方面的有機聯系,這三條目標兼具整體性、全面性和針對性,有效實現了三維目標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其次,目標的制定以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現有水平為基礎,制定的目標對幼兒有發展意義,如“初步體驗詩歌中綠色和灰色的代表意義”,幼兒對兩種顏色早已認識,但對詩歌中兩種顏色的寓意需要結合詩歌進一步理解。再次,目標的表述具體明確,行為主體是幼兒,表明幼兒通過這個活動將要達到的目標,如“產生熱愛綠色、保護綠色的情感”。確立適宜的教育活動目標,使得教師對每一個活動環節的教育目標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并向著正確的方向邁進,這是提升教育活動有效性的關鍵之一。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