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6 11:28:13
“執行主持”機制推進教研活動
在以往的幼兒園教研活動中,我們通常以教研組長為核心,其他教師為組員,大家聚在一起研討或實踐一些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工作。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反思后發現,在教研活動中,大家只是圍繞著組長的組織安排做一些任務式的工作,講一些任務式的言語,很多教師的專業特長、個性光芒沒有被充分調動和表現出來,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迅速,而且大部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也不高。
以往的教研活動總是以年級組為單位,年級組長作為主要策劃者和組織者,根據幼兒園的重點工作及教師培訓中心的工作來開展每一次的教研活動。在這種教研活動中,教研組長“一言堂”的現象非常普遍,教師只是作為接收者或傾聽者,被動地進行著工作。這對教師的主動性發揮和教師的專業成長非常不利。而且,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教研組長雖說是業務骨干,可教師中“藏龍臥虎”的人也不少,只有讓大家發揮各自的長處,促使每個人都能納入到教研活動的主體中來,才會達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所以,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我園嘗試在園內推行教研活動“執行主持”機制。教研活動“執行主持”機制是指園內有兩年以上教齡的教師以月為單位輪流主持我園的園本教研活動,它區別于以往由教研組長一人組織和主持的園本教研活動,是對園本教研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進行創新的一次嘗試,用以指導教師有目的、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并通過評價、考核來保障教師的勞動付出。
我園教研活動“執行主持”機制的推行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一是希望幼兒園和教師能互惠共贏,通過新機制的嘗試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因為傳統教研活動的開展較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不但不利于教師的成長,也不利于教研活動質量的提高。二是要堅持教研活動的融合性,“執行主持”可以結合幼兒園開展的某項相關活動來組織年級組活動,不用額外增加教師的負擔。三是要體現機制的靈活性,讓擔任“執行主持”的教師在任職期間可以調整、優化預設的活動方案,給予“執行主持”一定的自主性。四是要促進教研活動的互動性,“執行主持”在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不是“演講者”,而是“引導者”,“執行主持”與教研組長、教研組成員之間在活動的組織、實施等過程中必須經過充分的互動。
當然,擔任教研活動的“執行主持”也有其基本的職責:1.接受任務,接受教研組長的授權,明確具體任務,執行落實年級組教研計劃:2.制訂方案,根據年級組計劃和工作任務,在教研組長的指導下明確具體的研討內容,制訂出詳細的實施計劃:3.主持活動,根據計劃內容,在教研組長的幫助下主持管理教研活動:4.記錄反思,對任期內主持的活動開展情況,作好詳盡的記錄,并進行分析和提煉,撰寫成案例小結;5.述職匯報,任期結束后,向組內全體教師匯報任職時的工作情況和心得體會,接受教師們的評議,將主持教研活動時所作的記錄和小結交教研組長和園長審閱。
另外,考慮到教研活動要與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幼兒園師訓工作的某些要求相結合,而盡量不增加教師的工作強度,所以,我們將“執行主持”的工作內容分成必選與自主兩個板塊來實施。必選板塊包括:1.要求主持人向組員推薦一本好書,并組織組員學習:2.提出一個問題(即教研小專題),針對自己在新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組織開展研討活動:3.組織一次教學活動,并針對問題進行反思或開展評析討論:4.撰寫一份小結,以專題、心得或案例形式對“執行主持”工作進行小結,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個人建議和對策,對問題的研討進行歸納,從而提煉經驗。自主板塊則包括:1.負責“執行主持”的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專長對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進行豐富,加入具有個性化的新元素:2.結合個人愛好和優勢,整合必選板塊的內容來開展活動。
對教研活動“執行主持”機制的推行,我們在管理上也運用了一些策略來激發和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如提倡有意愿性的協調輪崗,即每學期開始,具有任職資格的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具體工作來選擇合適的月份任職“執行主持”,教研組長對于教師們的報名情況進行統一協調、合理安排,盡量滿足教師參與活動的意愿。還如,支持教研活動設計的自主性。每次教研活動所安排的教研專題、教研形式、教研時間以及人員安排等工作都由“執行主持”自主設計與安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幼兒園給予“執行主持”最大的支持和配合。而對于教師任職“執行主持”期間的表現和工作成果,我們制訂統一的評估內容與標準,讓所有年級組成員包括“執行主持”本人均有資格參與評估,并將評估的結果作為教師學期考評、骨干認定的一個參考指標,最終還與獎金掛鉤,起到有效的激勵效果。
“執行主持”機制在試行的一段時間里得到了廣大教師的積極響應與支持,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首先,這種機制有利于教師內需力的激發。如我園的韓老師是一位有著二十年教齡的老教師,她在班級管理和幼兒操作材料的制作上有著自己明顯的優勢。但是,老教師在學習動力與創新精神方面又有所欠缺。在韓老師擔任“執行主持”期間,她主動和教研組長商量活動主題與組織形式,獨立查找相關資料提供給組員學習,將自己在教研現場中可能要運用的組織語、提問語、小結等事先進行整理、記錄,在現場教研活動中她更是表現出了非常大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因為她知道,教研現場的研討氛圍與研討方向將由她來調控,今天的教研活動她是“主角”。由此,我們看到了教師個體在工作態度與能力上的雙重提高。
其次,有利于教師個體優勢的張揚。如湯老師在音樂素養和音樂教育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但是以往的教研活動,她只能作為“接收者”參與活動。在湯老師主持教研活動期間,她每次開會都會帶來一段音樂讓大家欣賞。她推薦的音樂得到了教師們的認可,也讓教師們在潛移默化中習得了引導幼兒進行藝術欣賞、表現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湯老師的個體優勢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再次,有利于教研組長與普通教師形成互補與合力。在“執行主持”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研組長必須對其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這個指導的過程,是教研組長和“執行主持”對話的過程,可以使組長的優勢與“執行主持”的優勢形成合力。教研組長通過在幕后隱性地支持,引導“執行主持”開展工作,既可以鍛煉隊伍,也可以以旁觀者的身份關注活動、反思并調整自己在主持教研活動中的行為。“執行主持”開展的教研專題是圍繞年級組的教研專題開展的。教研組長和“執行主持”在教研活動前,先要溝通好,一同商量設計教研計劃。而計劃的實施,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途徑又是“執行主持”帶有個性化的創意。
最后,有利于良好教研文化的形成。“執行主持”機制的實施,在幼兒園中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文化。教師間的充分互動,有利于在幼兒園中形成積極向上的教研氛圍。在這種氛圍里,每位教師都在進行換位思考,都逐步正視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并積極地參與到每次的教研活動中來,取長補短,不斷進取。
總而言之,我們在試行“執行主持”機制的過程中是收獲頗豐的,幼兒園中各個層面的教師都可以在擔任“執行主持”開展活動時得到鍛煉,有所收獲。雖然,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如“執行主持”組織的教研活動與教研組長主持的常規教研活動如何協調開展?“執行主持”任期時間輪換上能否平衡和諧一些?但我們仍然看到了“執行主持”的美好未來。而這正是促使我們進一步施行“執行主持”機制的強大動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