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3 11:19:16
此外,我們還通過創設優良環境正面引導幼兒。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教師將各種好行為、好習慣的要求同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樓道內、各種設施旁邊,讓幼兒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好的影響。[2]如在樓梯口,用一只活潑可愛的小狗提醒幼兒不擁擠;在草地上,用一只機靈的小猴子提醒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等。同時,我們時刻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把握良機,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習慣。例如,當孩子們散步看到有的幼兒用手打樹葉時,教師會用擬人的語氣說:“啊呀,小樹葉好疼啊!”幫助幼兒糾正這種錯誤的表現。當孩子去洗手發現垃圾箱附近掉出來一個空瓶子時,會把它撿起扔到垃圾箱里。教師看到了會及時進行表揚,引導其他幼兒主動模仿這種環保行為等。
四、充分整合家庭和社區資源,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3]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社區這一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都對孩子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因此社區也是幼兒接受環保教育的寶貴資源。
(一)將社區資源整合到幼兒環保教育中
陳鶴琴老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我們結合植樹節、環境日、水日等開展社區環保教育宣傳活動。如植樹節來臨時,我們會組織幼兒參加鄭東新區“我與東區共成長”植樹造林活動,組織教師和幼兒植樹種草,為提高綠化率、改善人居環境做貢獻。春游、秋游前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解決一路上產生的垃圾問題,結果大家形成一致意見,在行走的路上幼兒每人自帶清潔袋放廢物,促使幼兒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我們還組織幼兒到省圖書館參觀,幼兒在參觀和閱讀中感受到圖書館的安靜氣氛,了解到安靜的環境有利于人們的思考、學習、工作,而噪音則對人體有害。我們與社區還共同開展了回收舊電池活動,讓幼兒了解舊電池對人類的危害,并和教師共同設計、制作回收箱送到社區,同時把自己家里的舊電池主動扔到了回收箱。
(二)家園共育,共同開展幼兒環保教育
我們開展了系列親子教育活動“環境保護,從我做起”,教師在活動室為家長和小朋友們設置了豐富多彩的游戲內容,讓他們自由選擇參與,如體育游戲“青青草地”、環保知識智力競賽、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時裝開展模特表演大賽等。幼兒和家長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我們還開展了環保制作作品展示活動,號召家長和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玩教具,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參選的玩教具作品豐富多樣,增強了家長和幼兒的環保意識,同時密切了親子關系,提高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我們還利用家園聯系欄、家長會等向家長宣傳環保知識,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號召家長配合我們注意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同時,請家長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一方面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狀況,感受重視環保的呼聲,從而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如一位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接受環保教育后,有很大收獲,在馬路上行走也注意衛生,不亂扔果皮紙屑,看到別人亂摘花草,不講衛生,會說那是不應該的。”又如一位家長說:“讓幼兒親身感受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從而改變了洗手后不關水龍頭的現象,回家后還會提醒父母把洗過衣服的水用來沖廁所、拖地,提醒家人節約用水。”總之,從小啟蒙幼兒的環保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保護和改善環境的活動,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熱愛生命、崇尚自然”的深刻印跡,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并為他們將來自覺投身環保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淑君,劉曉潔.幼兒園環境教育的形式與途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1,(5).
[2]楊淑麗.3—6歲幼兒環境保護意識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