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3 11:03:53
5~6歲幼兒發散能力的培養指導策略
進入21世紀,現代的資訊科技得到長足發展,知識的結構和內容不斷豐富和更迭。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因此對于幼兒教育,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東方之星思維游戲課程中有這樣一類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情境中觀察、認識人和動物的表情,創編與該表情所表達的情緒相符合的故事內容。這類活動發展了幼兒處理人際交往信息,如心理感受、想法、情緒、愿望、表情和肢體動作等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由于此類活動在游戲形式上與幼兒園的語言活動相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將兩類活動相混淆,使得活動目標偏離。那么此類活動該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才能較好地達成目標呢?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幼兒才能產生發散性思維。當幼兒為了完成某一個任務而需要運用發散性思維時,教師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引導:1.讓幼兒能夠想出許許多多的想法,這是思維流暢性的體現;2.讓幼兒能夠想出各式各樣的想法,這是思維靈活性的體現;3.讓幼兒能夠想出與眾不同的想法,這是思維獨創性的體現;4.讓幼兒為這些想法增添細節,使其變得更精彩,這是思維精細性的體現,這個步驟最為困難。
進行發散類游戲活動教學時,如果活動的組織有明確的目標定位,幼兒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精細性都會得到發展和提高。下面將以大班“森林里的故事”游戲活動為例,梳理思維發散類游戲活動中可以使用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采用恰當的問題引領
無論在何種活動中,教師的提問都非常重要,具有導向性的作用,發散類活動也不例外。教師通過問題的引領可以鼓勵幼兒產生流暢、靈活、獨創和精細的思維。
“森林里的故事”活動1的內容,是針對兒童的不同表情,引導幼兒猜想多種可能發生的事情。
如果教師的問題是,“奇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幼兒可能只會想出一種產生這樣表情的原因,而不會進行其他原因的探究和思考。
如果教師的問題是,“奇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呢,你能想出多少種原因呢”,這樣的提問會讓幼兒明確,產生這種表情的原因會有很多種,會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這樣的提問可以鼓勵幼兒思維的流暢性。
活動2是創編故事,讓幼兒根據給出的場景和人物創編故事內容。
如果教師提問“奇奇在河邊都看到了什么,根據動物之間的表情猜測一下發生了什么故事呢”,所有幼兒創編的故事都會只圍繞著過河的事件展開,這樣就會產生大量雷同的故事情節。如果教師問,“我們所有的想法都與過河有關,想一想,有沒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事件”,這樣的提問可以鼓勵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使他們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從新的角度創編內容新穎的故事情節。
活動3仍然是續編故事,老師給出一個故事的開頭,讓幼兒繼續創編故事內容。
當幼兒的描述初步具備了獨創性,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更多地關注對心理感受、想法、情緒、愿望、表情和肢體動作等信息的描述。當某名幼兒講述了自己創編的故事后,教師可以拋出問題,“我們該怎么樣改進這個故事,讓它更有趣呢,怎樣才能更突出動物的行為、動作和表情呢”,以此鼓勵幼兒思維的精細性。讓幼兒在創編不同故事的同時關注故事中的細節,包括人物的動作、表情和內心感受等等,是對發散思維精細性的要求。
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時間
幼兒通過觀察游戲材料,尋找信息和線索創編故事,或者傾聽故事開頭再續編故事時,幼兒都必須自己將故事形象化,想出故事在不同的場景中或情況下的不同過程和結尾。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剛剛講完故事開頭,馬上提問幼兒,“誰能把接下來的故事續編完成呢”,然后幼兒踴躍舉手,邊編邊講。幼兒還沒來得及仔細觀察游戲材料,還沒有仔細架構自己的故事情節,這個時候幼兒所講的故事并沒有經過太多思考,大多只是即興發揮。這樣創編故事的結果必定質量不高,有時還會出現偏離主題的現象,更難做到依據人物的動作、表情和內心感受進行細致的描述和刻畫。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