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10:02:49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創設的教育價值及其優化策略
隨著主題課程的推進,幼兒園班級主題墻作為集教育性、實用性、參與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開放的“環境”,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為幼兒的發展和主題課程的建設服務。
一、開展班級主題墻創設的價值
價值一:引導活動深入開展
瑞吉歐教育理念強調:“空間具有教育內涵。”班級開展主題活動中將空間的設計傾向于將所有與主題活動有關的事物結合起來,盡可能發揮有用空間的作用,大到活動室、走廊、櫥窗;小到墻角、柱子、門框,教師和孩子一起布置班級主題活動的墻面環境,孩子們走到哪里,哪里就成為激發他們潛力的資源。于是,班級主題墻創設便能引發生成新的課程主題,同時引導活動不斷深入開展。
價值二:記錄幼兒的探究
班級主題墻創設不僅能推動課程的生成、開展,它還能成為幼兒學習探究的一種“記錄板”,在每個主題活動中或活動后,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將活動內容、探究結果以照片、文字圖畫等多種形式體現在班級環境上,以此來呈現整個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同時也借此幫助幼兒梳理、積累在活動中獲得的相關經驗。它真實地記錄下幼兒和教師的學習過程和結果,讓幼兒的學習“看得見”。
價值三:激發幼兒互動
創設良好的主題墻不僅能激發幼兒思考,還能引導幼兒的行為與活動,改變幼兒的認識和理解。它為幼兒的合作學習提供了非常好的資源,在與墻面環境的互動中,幼兒的活動以及所獲得的經驗會引發同伴的模仿、學習及共同探究,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而幼兒與墻面環境的互動過程又是教師了解幼兒的主要途徑,如教師觀察幼兒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他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和困難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創設變化的環境來支持和引導幼兒的活動從而使教育效果更加顯著。幼幼互動、師生互動使得教育活動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價值四:提升教育價值
主題進行中,教師把控著班級環境創設的脈搏,初步實現了讓墻面說話、環境育人的教育目標,使班級的主題墻創設在內容、空間和方法上,更加突出幼兒自身發展的個性,教師們充分發揮特長和創新能力,這樣以來實現增強創設教育環境的實踐能力,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更高目的。
二、班級主題墻創設的實踐誤區
誤區一:創設=展示,墻面價值難以體現
從主題活動一開始,教師們為了達到充分展示的目的,將收集的主題資料、將幼兒的一系列作品一并往墻上貼,一幅主題墻既是資料墻又是幼兒的作品展覽墻,貼滿了、豐富了,卻成為了一面名副其實的“花墻”。孰不知主題墻不只是一面墻,它蘊藏了許多教育的價值。視覺上滿了,但是主題墻的教育價值從何體現呢?
兒童心理學及腦科學的有關研究表明:幼兒是有能力的、主動的學習者,他們能夠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積極有效的主題墻能激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的行為與活動,改變幼兒的認識和理解。
誤區二:創設=隨性,課程教學難以體現
主題墻沒有真正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考慮問題,而是教師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和臆測去隨意布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圖片、照片資料在主題墻布置上是教師的首選,教師在請家長幫助收集資料時,由于沒有很好地溝通,有些資料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題,甚至于有些文字資料多于圖片資料,雖然算是圖片有了,文字有了,幼兒、家長基本參與了,可是難以看出主題墻和課程之間有什么關系,甚至這兩者被割裂開來,墻歸墻,課程歸課程,再加上沒有隨之變化與更換,主題墻成為了一面死墻。
在主題活動進行中,主題墻就像“骨架”一樣把主題涉及的各個方面和一系列活動呈現出來,互動起來,由課程創設主題墻,由主題墻來展現我們的課程,推進我們的課程,從而讓主題墻與課程教學產生互動。
誤區三:創設=獨秀,幼兒主體性難以體現
幼兒教師心靈手巧,為了讓主題墻達到完美效果,有的教師費盡心思用各種美術技能秀出絢麗多彩、精巧別致的主題墻。還有一種情況:對于小班幼兒來說,由于年齡特點的關系,更是喪失了參與環境布置的機會,主題墻等同于教師的創意角,孩子沒有成為主題墻創設的主人,只是這個事件的旁觀者,致使幼兒主體性難以體現。
兒童參與主題墻創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自身活動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建構自身的認知結構。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可以使兒童更加理解主題墻的內容,更加喜歡與環境交流。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主題墻,不斷地改變它的形式和內容,會讓幼兒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有所提高,也會使教師發展活動的方向更加明晰,更會讓幼兒和教師共同擁有成就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