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08:54:54
三、環境創設要使墻壁說話
“一個好的幼兒園環境就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教育意義尤為重要。
(一)教育性原則。創設墻面環境時應目標明確,而且要把目標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以至每個具體的活動中,以目標為依據,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來創設環境。墻面裝飾要富有特色,把教育目標、教育理念滲透在環境中。在孩子參與探索型活動中,我們把孩子生成的內容展開討論,如“我有一個溫暖的家”,——延伸到“我們住在哪個小區?”——然后到“我能為小區做什么?”讓每個小朋友都來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每個孩子的不同理想。讓孩子們在其中發現自己、了解自己,體驗成功、找到自信。為了保證環境的教育性,必須讓環境的每一部分都有利于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二)自主性原則。墻面環境無論從內容來源、主題的產生等多方面都生動、直觀、真實的再現了師幼之間近距離的對話。過去的環境創設使幼兒的思維和行為依附于教師的思維和行為,F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兒的能力水平及興趣愛好,教師與幼兒關系是合作伙伴,孩子參與教師所設計的內容,教師不干預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材料、伙伴,讓孩子自己決定玩什么、怎么玩等,使幼兒產生活動的愿望。他們在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教育過程。只有當幼兒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教師才適當介人,提供適時適度的幫助,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性。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在環境之中,而且蘊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因此,教師不能硬性地要求幼兒按照條條框框去做,使幼兒只是被動地接受,完全失去了自我,而應充分尊重、信任幼兒,把幼兒當作獨立的個體來看,以此喚起幼兒的主體意識,讓他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參與活動,尋找樂趣,獲得發展。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在墻面環境創設方面重視師生共同參與,堅持師生共同討論主題,共同設置布局,真正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和參與意識。并向幼兒傳遞一個對其終身成長都極為重要的信息:“我們能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力量能使環境發生改變。”
(三)參與性原則。我們通過“參與式主題”的形式召開家長會,家長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探索型主題開展的看法和見解,并主動和孩子一起參與活動3我們的墻面環境裝飾頓時就豐富多彩。如:探索型主題“有趣的糖果”中,讓孩子和家長找糖果,接著買糖果,然后帶糖果,把孩子帶的各種形狀和顏色包裝的糖果布置到墻面。同時還請每位家長參與和孩子做一顆糖果,家長們別出心裁運用不同的材料為孩子做了一顆顆形象逼真的棒棒糖、水果糖、椰子糖等等。我們則利用廢舊材料、如泡沫和蛋糕外面的包裝紙,包成一顆顆小糖果用線把它們穿起來扎在可樂瓶做的花籃里,最后懸掛在教室的燈上。哇!教室里成了糖的世界。真真假假的糖果讓人目不暇接。開展這樣的活動是我們教師、家長、孩子互相學習的一種很好形式。我班還把家長會開展過程的照片展出,作為對幼兒進行引導教育的很好教具。“上面有我爸爸!”“還有我媽媽!”孩子們看到自己爸爸、媽媽的照片歡呼雀躍,教師乘機進行教育:“爸爸和媽媽正在討論問題呢,小朋友玩的玩具會不會收拾?你們吃飯是不是不挑食?”這種方式幼兒容易接受,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幼兒園的環境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它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幼兒園墻面環境創設不再強調“美化、綠化、凈化"。而是強調了教師和幼兒共同互動的結晶。使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像海綿吸水一樣融人幼兒成長的過程。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那么,正是由于環境是幼兒每天所處、所接觸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社會化發展以及個性發展,無一不受到它的影響。因此幼兒園環境對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起著重要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