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15:33:07
三、重視互動提問,加強師生互動
(一)進行互動提問
傳統的問題式教學往往強調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互動環節較缺乏,這對幼兒語言表達及思維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束縛。幼兒具有特殊的個性特征,教學活動中師幼對話也具有不確定性、多元性、多向發展性等特點,因此教師不宜給幼兒太多的束縛。對話是兩個以上主體的語言交流活動,并不是任何語言交流活動都是對話。在幼兒園教育中,師幼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在溝通交流中師幼是“參與一合作”的關系。[5]從師生交往方式來看,師生課堂中的交往方式有單向、雙向、三向和多向交往等模式。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師生交往最值得推崇的交往方式就是多向交往的師幼互動方式,包括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兩種基本類型。教師和幼兒均可成為互動行為的發起者。
(二)提問后應給予幼兒一定的待答時間
從孩子傾聽問題到理解問題再到組織言語回答,至少需要2~1O秒的時間,依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請幼兒站起來回答,則依個人的性格峙征(內向型、羞怯型、外向型)而差異較大,從5秒到30秒不等。因此,教師的提問需要考慮到問題的難易、語言表達、孩子的性格等因素,給予幼兒充分思考的時間。但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提問后留給幼兒思考的時問僅1秒左右。這不僅沒有發揮提問激發思考的作用,而且容易挫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當提出像“你還能幫他們想出哪些更好的辦法嗎?”這類發散性思維問題時,教師應多等一下,而且應多請一些幼兒來回答,以此促進幼兒的思考和幼兒之間的交流。
(三)提高教師的應對水平
實踐中我們發現,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常常會有不正確、不清晰、不全面的答案,這時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回應技巧,在不回避問題的前提下,給予幼兒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經驗去探究問題,尋找更多更好的答案。為此,教師應創設寬松的班級氛圍,允許幼兒提問,并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應對幼兒提問的能力。常言說得好,“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應能及時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然后將球巧妙地拋回給孩子。提問本身是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反饋,就是與孩子進行拋接球的游戲。與孩子拋接好一個球,也就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能有效推動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集體活動中,孩子們常常會有驚人的語言,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行為發生,這些都是孩子們拋出的球,這時教師應該及時地去接,并接好球,還能把球拋回給孩子。
總之,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式教學為應用最為普遍的教學方式之一。科學的提問式教學可有效啟迪幼兒心智,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組織與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語言感知與體驗水平及認知能力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教學的側重點越來越多地轉向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增強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應用提問式教學方式時,應更加關注幼兒的個性特點與認知能力,以幼兒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斷優化自身的提問行為,加強師生互動,尊重幼兒的情感表達與語言表達,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亞梅.在集體活動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112,(8).
[2]李應梅.有效提問——架設幼兒探索未知的橋梁[J].吉林教育,2011,(12).
[3 ]王春燕,林靜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及其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112,(9).
[4]何亞柳.科學領域中幼兒提問的特點及教師回應策略[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5 ]李娟娟.幼兒看圖講述活動中的提問設置與指導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2).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