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10:20:06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建設策略
[摘 要] 落實《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搞好學前專業美術課程建設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找準定位,明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目標;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具有幼師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豐富教學形式、加強課內外活動,擴展美術內涵,強化實踐環節;完善評價機制,提高幼師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 學前教育;美術課程;課程標準
2011年隨著教育部頒布《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被推上了日程。美術教育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美術課成為培養學生美感、美德、美術技能的陣地,如何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美學素養、美術技能的教師隊伍,是擺在我們幼師美術教育面前的嶄新課題。隨著幼教事業的蓬勃發展,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幼兒園教師的美術基本功也必將重新設定。
一、找準定位,明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目標
(一)培養具有良好美術素養的幼兒師范生是課程的核心目標
美術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幼師教學大綱確立了繪畫、圖案、手工、美術鑒賞四方面內容互動的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教學思想。[1]幼兒園教師必須能夠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并用藝術魅力感染幼兒的心靈,用奇思妙想的創作手法開發幼兒的心智,從而激發其想象力、創造力,增強幼兒審美情感,在平常的生活中去發現美、感悟美,由此也就決定了幼兒園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美術素養。所謂美術素養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僅是會畫幾幅畫,做幾樣手工,而是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多種手段培養學生綜合的審美素質,包括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創造、審美感受等。它強調美術文化的學習,情感教育體驗,為此必須改變過去以學科為中心、過于關注美術知識技能的學習。
(二)掌握幼兒園需要的美術技能技巧是作為一名合格幼兒園教師的基本條件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幼兒園開展的大部分教學活動、環境布置、玩教具制作都需要幼兒園教師具備一定的美術技能。因此,幼師美術教學必須立足于幼兒園的需要,改變過去美術院校的教學模式,降低美術專業標準的難度和深度,達到“美術專業中的業余、業余中的專業水平”即可,讓教學更靠近職業,靠近實踐,側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具有幼師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幼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為三年,可以將專業基礎訓練與幼兒園教學需求掛鉤,制定新的課程結構,如一年級培養學生初步的造型基礎,二年級培養學生的設計、制作應用能力,三年級讓學生感受多彩的美術形式,學習新材料和技法,為將來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游戲活動奠定基礎。此外,還應加大美術欣賞課的比重,將不同的欣賞內容有序融入每一年的教學中,通過三年的藝術熏陶來增強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繪畫基本功
現今的幼兒師范學校一般每周只有兩節美術課,要想使學生具備較好的素描造型能力,不要說學習一年,即使學習兩年,也很難與專業美術學院的教學要求相一致,所以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應強調結構素描,減弱復雜的明暗關系,以線塑形,加強線描寫生,兒童玩具、各種生活用品都可以作為描繪的對象。其次,應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的色彩美汲取靈感,加強裝飾色彩,減弱寫生色彩教學。漂亮的包裝袋、色彩搭配和諧的時裝、精美的圖冊、時尚的裝飾品,都是學生學習、鑒賞色彩搭配的對象。[2]第三,應結合幼師的專業特點滲人卡通畫的臨摹和設計,如可愛的米老鼠、滑稽的唐老鴨。這種練習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素描的興趣和熱情,增強自信心。還可以進一步要求學生用各種卡通形象創編繪制童話故事,如三只小豬、龜免賽跑等,這有助于實現素描教學的活學活用,幫助學生鞏固和延伸相關的美術技能。
(二)將體現個性化設計創意的美術教學與幼兒園的實際需要結合起來
幼師應深入幼兒園調查研究,結合幼兒園實際需要開設一些設計課,如《POP藝術字體設計》《幼兒園宣傳版面設計》《幼兒園整體VI設計》《幼兒園舞臺美術》《自然物、廢舊物在幼兒園環創中的運用》等課程,并將課程的實踐操作與幼兒園具體需求聯系起來,如為幼兒園設計園標、園旗、園服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設計制作,并使用環保材料加工成玩教具范本,定向提供給所需的幼兒園。這不僅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了能力,同時也滿足了幼兒園的教育需求。
(三)在手工教學中不斷挖掘新材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