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5:24:54
基于健康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淺析
晉代傅玄《太子少傅箴》“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深刻地揭示了環境對人的影響力。《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說明了古人非常重視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蒙臺梭利就“環境問題”在教育方法體系中所占地位作了重要論證,認為環境創設必須要服務于兒童的自由活動,而且環境(刺激)必須適合兒童的內在需要和興趣。陳鶴琴先生認為“學前兒童是在周圍的環境中學習的,應該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組織課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中強調“幼兒園應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共同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由此可見環境對于幼兒發展影響顯著,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現經文獻查閱發現,幼兒園環境創設有關研究文獻較多,主要涉及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教育價值、培養幼兒環保意識、區角活動設計(如主題墻的布置安排)、自然景觀設計等研究領域,有關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健康的影響及教育實踐的相關論述較少。基于現有幼兒園環境創設研究實際,我們探索分析其對幼兒生理、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并著力尋求通過幼兒園環境創設提升幼兒健康水平的教育實踐模式。
一、環境創設影響幼兒健康
幼兒健康通常是指幼兒生理、心理、社會適應力均表現良好的完備狀態。幼兒階段必須高度重視幼兒身心健康,維護和增進幼兒健康是幼兒園核心工作之一。幼兒健康與幼兒園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在幼兒園環境創設過程中必須考慮幼兒健康問題,如:幼兒園的周邊環境是否安靜、清潔直接影響幼兒的午休質量和呼吸系統健康狀況;幼兒園活動場地是否有防護設施直接關系幼兒運動安全;園內人際關系是否和諧關乎幼兒的安全感、情緒狀況;幼兒園內各種教育環境變化不斷考驗幼兒適應能力。總之,幼兒園環境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及發育發展為核心,充分發揮幼兒園環境設計的教育促進作用,全面提升幼兒健商(HQ,Health quotient)水平。
二、基于幼兒健康的環境創設基本原則
1.安全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首先以維護和增進幼兒生理健康為前提。《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規定“安全為第一原則”,環境創設首先要考慮幼兒身體健康,如何更加有效地避免人為意外傷害,在環境創設中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教室內的地面處理必須考慮防滑;每一級樓梯的高度必須適合幼兒步幅大小,樓梯的扶手要采用木質材料且要光滑并避免尖銳的拐角;等等。
2.以人為本的原則。一切環境創設必須以維護和增進幼兒身心健康為中心,以幼兒為本。這要求環境創設者要有較高的幼教素養和敬業精神,要在主觀上、行動上尊重幼兒,尊重幼兒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如教室內、外墻壁的主色調以粉紅、淡綠、淡黃等明快色調為主,營造快樂、溫馨的氛圍,避免用黑灰等色調產生壓抑感;根據幼兒身材設計幼兒園家具的高度,且大中小班各有差異,所用材料也要衛生環保;睡眠室要便于通風、采光(有的幼兒園睡眠室黑暗狹小,感覺壓抑甚至恐怖),裝飾要溫馨(包括窗簾、墻飾),配以輕柔的音樂,提高幼兒睡眠質量。
3.教育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要充分體現其教育功能,如班級內要挖掘空間開辟各種活動區角,園內開辟兒童圖書館、氣象觀測站、種植園、科學探索室、沙池水池等公共活動區域,創設“有準備的環境”,為幼兒探索提供支持。
4.和諧原則。幼兒園環境不僅有顯性物質環境,還存在師師、師幼、幼兒間及家園間的人際關系環境和園內物理環境引起幼兒心理變化等隱性心理環境。特別是教師對幼兒的高控制等教育方式帶來的心氛圍對幼兒影響深遠。所以,從幼兒一日生活中每一個環節入手。在入園、晨操、盥洗、早餐、教學活動、游戲、午睡、離園等關鍵環節做好隱性心理環境的創設,給予幼兒關注、關懷、諒解、支持、友愛、鼓勵和幫助,減少控制,給予更多自主空間,及時輸導幼兒心理的壓力,創設和諧的精神環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