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5:23:35
“本真教育”需要本真的育人環境,我們將戶外區域是否具有育人功能作為其價值衡量和存在的標準。為此,我們對戶外環境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和功能優化,力爭做到“變好看的幼兒園為好玩的幼兒園”。
(一)材質豐富的地面。“能否讓特定年齡階段的幼兒獲得經驗”是衡量材料價值的標準。曙光幼兒園的地面是豐富的:柔軟的青草地,古樸的青石路,粗糙的碎石地,大小不一的卵石帶,彎彎曲曲的棧道,光禿禿的土坡等。幼兒園擁有材質豐富的地面給了幼兒時時體驗的機會和可能。 .
(二)種類繁多的植物。“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部百科全書。”幼兒園擁有植物近100類足以讓幼兒去閱讀:12類果樹,喬灌木35類,花卉類23類,藥材10類,不知名的野草20多類。果樹和喬木兼具了觀賞與遮陰功能,藥草豐富園內的角落,時令花卉點綴著簡樸的老圍墻。曙光幼兒園里真正做到了四季有花香、四季有果香。
(三)功能合理的戶外功能區。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戶外環境與課程五大領域的整合,讓其成為室內環境的補充,成為園本課程開發的基地。幼兒園戶外擁有相對獨立的運動區、種植區、沙水區、美工區、角色區等,將各領域的材料豐富其中,將幼兒休憩、補給時用的水杯架、長條凳、遮陽傘、洗手槽配套其中,同時做到了每個區域都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
四、戶外環境與課程的結合
(一)變有限資源為無限可能
再大的幼兒園,場地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在環境打造時必須合理留白。蜿蜒的小溪是幼兒們喂養小魚、小蝌蚪、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夏天幼兒們玩水、捉魚蝦、研究沉浮、冬天探索各種材料過河的地方。幼兒園的沙池既能變成戲水池又可以變成土木工程試驗地。其功能的最大化和多變是曙光環境打造中的一大亮點。
(二)變戶外環境為園本特色活動生長點
“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生態資源豐富了幼兒園的課程。春花爛漫的3月幼兒園舉行的種植賞花節,全園師幼給幼兒園的每個角落播種了春的希望;畢業季的6月全園互動的趣味親子游園活動,動用了幼兒園的每一塊土地;中秋前后舉辦的瓜果節,充滿了收獲、感動與喜悅;歲末的12月舉辦的親子蔬菜運動會,園內豐收的蔬菜作為特別的獎品,讓教育富有了詩意。這也是來于自然回歸于自然的“本真”教育理念的內化。
戶外環境與課程的整合,課程對戶外環境的支撐,讓我們看到更大的驚喜:幼兒們身體變得更加的結實,寬闊的戶外環境足以讓精力旺盛的幼兒發泄,性格孤僻的問題幼兒變開朗了;他們習得了良好的收拾整理、與人協作、大膽交流、不怕困難等習慣。這些東西的獲得為其一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礎和可能。同時,家長們不再要求老師教寫字、做計算了,甚至還有家長在周邊租房陪讀。教師們也變得平和了,連保育員茶余飯后都會講班里幼兒發生的趣事,屢禁不止呵斥幼兒的現象也消失了。科學的戶外場地既是對幼兒精神的撫慰更是智力的開發和良好品格培養的陜樂營!這也許是偶然,但也許是環境給這里的幼兒耳濡目染滋養的必然。
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教育資源,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個性方面,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