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5:21:10
我園有三棵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分別是樸樹、櫸樹和銀杏樹,是我園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于是,教師啟發幼兒根據樹干的粗細、樹的高度、樹冠的大小等方面的特征去尋找這些古樹。當幼兒發現“銀杏樹270年”“樸樹110年”“櫸樹110年”時,他們欣喜萬分。他們或抱一抱、摸一摸,或珍藏它們的樹皮、葉子、種子等,對這三棵古樹充滿了好奇心。幼兒親切地叫它們“樹爺爺”,還產生了“樹爺爺會不會生病”“為什么樹爺爺身上要涂白石灰”之類的疑問。最后,他們還給樹做了“身份證”,標明樹種、樹齡,掛上提醒大家愛惜的標志。此后,教師在大班開展了“古樹日記”活動,讓幼兒通過繪畫日記的形式開展連續性的觀察和記錄,感受古樹在四季的生長變化。活動幾乎貫穿大班一學年。其間,幼兒從樹旁經過或在樹下玩耍,經常會有新的發現。
在3月初的一次散步中,幼兒突然發現光禿禿的銀杏樹上長出了幾片橢圓形的綠葉,這與銀杏樹扇形的葉子不同,他們既驚訝又好奇。于是,圍繞“銀杏樹上為什么長出了不是銀杏樹的葉子”的問題,幼兒開始思考與討論,并在成人的幫助下尋找答案,他們發現原來這是香樟樹的葉子。接著,他們紛紛調動自己已有的經驗猜測其中的原因:也許是小鳥銜著的香樟樹種子掉到了銀杏樹上,也許是風將香樟樹種子吹到了銀杏樹的樹洞里……于是,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其他樹也有秘密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觀察陸續發現了“玉蘭樹先開花后長葉”“香樟樹是在春天掉葉子的”“海棠花與櫻花是有區別的”……由銀杏樹引發的幼兒自主的探究活動延續了整整三個月時間,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經歷了一次次愉快而有意義的發現之旅。
又如,幼兒對園內的小池塘極為關注,他們在戶外活動、來園離園時時常光顧那里,且不斷會有新的發現。冬天,他們看到小池塘結冰了。春天,他們發現小蝌蚪游來游去,接著長出了后腿,再長出前腿,然后尾巴變短了,最后尾巴沒有了。夏天,他們看到盛開的睡蓮會爭論起來,有的說是荷花,有的說是睡蓮。“到底是什么花?”教師的問題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欲望,調查活動“睡蓮與荷花的不同”隨之生成,幼兒陸續帶來了資料,最終通過比較得出了“小池塘里的花是睡蓮”這一結論,并有了再次觀察睡蓮的想法。一天早晨,有幼兒發現前一天盛開的滿池睡蓮只開了幾朵花,其他全是花苞,由此他們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接著,他們分時段觀察,并與爸爸媽媽一起查找資料,最終發現睡蓮在晚上是“睡覺”不開花的,太陽出來時才會盛開。
幼兒園戶外自然環境的魅力在于它的變化與靈動,它時時散發著濃濃的教育氣息,幼兒亦在“觀察——發現——驚喜”的循環往復中與環境不斷互動,“發現”也就漸漸地成了他們的一種習慣。當然,在這過程中教師的影響不可小覷,教師在敏銳地發現幼兒的興趣時,要緊緊追隨幼兒探索與發現的步伐,或拋出問題,或提出建議,為幼兒搭建適宜的階梯,使幼兒的持續探索與發現成為可能,從而更好地發揮戶外自然環境的教育作用。
基于幼兒園班級環境、室內公共環境、戶外自然環境的幼兒學習,不局限于某一領域,是綜合性的。因此,面對豐富多元、靈動變化的幼兒園環境,教師需要用專業的眼光去發現、判斷,并賦予其更多的教育價值,使其成為有生命力的幼兒的學習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