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5:05:13
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環境的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積極開發與利用園內外顯性與潛在的教育資源,有著廣闊的空間。它對于密切幼兒園與社會的聯系、密切教育與幼兒生活世界的聯系、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有著重要的價值。《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還強調:“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隨著《綱要》的貫徹落實,以及我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環境的研究》實施方案的確立,我班的教師逐步認識到環境不再是“美化”、“綠化”、“兒童化”等外在的裝飾,而是教師為幼兒準備的,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的、有利于幼兒體、智、德、美、勞諸方面發展的物質的、精神的環境,開始意識到創設環境教育幼兒,使幼兒在積極主動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身心和諧發展。
二、研究目標
1、通過進行《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環境的研究》,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行為,提高教師創設與利用環境的能力、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
2、創設真實、豐富、自然、開放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開展自主性探索活動,使幼兒潛能得到開發、情感受到陶冶、技能得到提高。
3、充分挖掘家庭、社區教育資源,整合幼兒園外的人、事、物等人文環境教育資源,優化教育新方法、新途徑。
三、研究內容
1、幼兒園物質環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2、幼兒園環境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四、研究策略
1、教師要熟悉大綱教材,了解幼兒現有水平,以便開展研究工作。
2、研究過程中,可采用觀察、記錄、照片、錄象等形式,收集、整理第一手資料,為今后的研究工作積累經驗。
3、環境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一致,要有條理的、持續的、深入的開展工作。
4、對教師實踐中遇到的普遍的、共性的問題進行合作研討、反思,從而激發教師不斷學習的動機和需求,使教師科研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與發展。
五、研究時間和階段目標
(一)主題目標
1、幼兒樂于參與探究活動,學習用簡單的方式表達探索過程中的所見所聞。
2、能夠關注周圍環境中的物體,體驗操作活動帶來的快樂。
3、在觀察、操作中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和經驗,初步學習科學操作的方法。
4、愿意親近大自然,喜愛動植物,自覺愛護周圍的動植物。
5、初步學習日常常生活中的交往用語,學習用普通話與別人交談,能感受用語言交流的樂趣。
6、初步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成人的幫助下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學習安全保健知識,養成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7、喜歡和同伴一起游戲,學會合作,能夠感受與成人、同伴一起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樂意招呼和答應他人。學習有禮貌地求助和感謝他人的幫助。
在成人的引導下,能注意和親近周圍環境中美的事物,喜歡觀賞藝術作品和進行初步的藝術表現。
六、實施步驟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學習、研究階段(2007年8月中旬---9月)
1、通過各種形式,掌握大量與創設教育相適應的有關知識;
2、統覽教材教材,研究教材;
3、擬訂本班實施方案。
(二)實踐、反思階段
1、創設與主題活動《轱轆轱轆轉轉轉》《可愛的家》相適應的良好環境階段(2007年3月—4月)
2、創設與主題活動《熱鬧的馬路》《春姑娘來了》相適應的良好環境階段(2007年4月—5月)
3、創設與主題活動《彩色世界》、《過節真開心》相適應的良好環境階段(2007年5月—6月)
4、創設與主題活動《試試看真有趣》、《快樂的夏天》相適應的良好環境階段(2007年6月—7月)
(三)總結階段(2007年8月初---中旬)
全面、細致整理實踐過程中的資料,總結經驗,撰寫論文,舉辦成果展示交流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