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3:13:20
兩種幼兒數學操作形式的實施
操作,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根本形式。根據幼兒在操作中主體作用的發揮程度以及操作的目標,幼兒數學操作常見的有兩種形式,即驗證性操作和探索性操作。科學應用這兩種操作形式,對于發揮操作的功能,促進幼兒更有效地感知數學,提高幼兒數學教學的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驗證性操作的實施
驗證性操作,是指教師先進行講解演示,讓幼兒初步理解數學知識和技能,然后再讓幼兒通過操作予以體驗和驗證,以鞏固和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由于缺乏經驗,幼兒(尤其是小班幼兒)的操作有時會缺乏方向性,不利于其正確感知、建構抽象的數概念。教師以一定的動作示范或給予適當的啟發引導,然后再讓幼兒通過操作進行體驗,就能減少幼兒操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幼兒較直接地理解數學知識和數學關系。驗證性操作適宜于下面幾種情況。
1.一些數學技能的操作
數學的學習需要幼兒掌握一定的數學技能,才能完成對數學經驗的積累和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技能的掌握也是幼兒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技能的掌握對于幼兒來說是一個“新的課題”,往往沒有相關的經驗作基礎,是一個需要經歷教師“教”的過程,因此,往往需要教師先進行示范性的操作,詳細講解技能的有關程序和方法,再創設環境、提供材料讓幼兒進行驗證性的操作,以讓幼兒在反復操作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如在小班幼兒“認識數量2和3”中,為了讓幼兒掌握點數的技能,要求教師先進行點數技能的示范:用右手拿出物體;用右手的食指從左到右逐一點數物體;所點數的物體和從1開始的自然數一一對應。然后,教師再提供物體,讓幼兒反復點數,以掌握這一技能。比較、自然測量的技能等等也常常需要采用驗證性的操作形式。
2.幼兒沒有相關經驗的數學內容
有些數學內容是幼兒以前所沒有接觸過的,幼兒沒有或很少有這一方面的相關經驗。對于這樣的操作內容,教師往往需要先進行示范性的操作,以讓幼兒初步了解其內涵和簡單的操作技能,然后再創設條件,讓幼兒進行驗證性的操作,以鞏固和加深認識。例如,中班“5以內序數”的教學,需要教師先通過示范性的操作,讓幼兒初步明確序數的含義,知道第一、第二是表示物體的位置,然后再通過幼兒的驗證性操作,親自體驗自身或物體在一組幼兒或一組物體中的位置。如果沒有驗證性的操作,而是讓幼兒直接進行探索性操作,顯然幼兒是很難理解序數的含義的。
3.一些幼兒較難掌握的數學內容
有些數學內容本身所包含的內容較廣,更主要的是這些內容僅僅依靠幼兒現有的能力是很難單獨完成的。對于這樣的數學內容,一般需要教師先進行示范性的操作,然后讓幼兒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驗證性操作。特別是幼兒剛剛接觸這些內容時,更需要教師采用驗證性的操作形式組織教學。例如,小班幼兒“認識物體的排序”活動,剛剛開始接觸這一內容,幼兒對于什么是排序活動并不清楚,也很難直接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物體。因此,一開始的教學,教師一般在幼兒面前把物體按一定的規律擺列出來,然后引導幼兒去發現,教師再進行小結,讓幼兒初步理解什么是排序活動。有了對排序的這一認識作為基礎,教師再提供材料,讓幼兒進行多次的驗證性操作,以鞏固對排序的認識。
二、探索性操作的實施
探索性操作,是指幼兒帶著一定的意向或根據一定的任務指向,通過操作獨立自主地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在這種學習方式中,教師只是給幼兒下達一個任務,幼兒則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獨立自主地進行操作。在操作中嘗試、思考、探索,產生頓悟,有所發現,有所體驗,是一種幼兒在“做”中“悟”,在“悟”中進行更高層次的“做”,從而不斷探索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操作方式和想法。其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提高幼兒探索問題的能力與思維的目的性。探索性操作適宜于下面幾種內容下使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