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3:12:27
基于學習品質培養的幼兒園有效性數學教育情境創設
一、學習品質的內涵及
品質特征
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諸多影響因素中,學習品質無疑是極為重要一個領域。美國國家教育目標研究小組(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簡稱N E G P)在1995年提出了一個“讓所有準備上學的孩子學會學習竹的口號,自此,“學習品質竹這一概念就逐漸進入了學者們的視野,并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NEGP認為,學習品質是能反映兒童自己以多種方式進行學習的傾向、態度、習慣、風格等。具體內容包括:好奇心與興趣、主動性、堅持與注意、創造與發明、反思與解釋。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學習品質”不指向具體的方法、技能,而是指向兒童如何獲得又是如何使用這些方法和技能的。學習品質就是兒童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影響其學習效果的一種綜合的心理傾向和特征。
學習品質是兒童學習過程中主體特性的系統化、具體化與個體化。其品質特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主體性品質,學習品質是兒童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中產生、形成并發展的反映其個別差異性和社會化程度的穩定的特征。二是整體性品質,任一學習品質總是從整體上反映兒童的學習個性和學習集體性的特征,都是學習生理、心理、學習行為特性的綜合體。三是發展性品質,學習品質是在學習中得到發展的,一方面指學習品質構成的多元性和結構的優良性,一方面指消除消極的學習品質,將積極的學習品質從比較低的水平逐漸上升到高水平的學習品質。
二、幼兒園有效性數學教育
情境創設的標準
1.數學教育情境的針對性
教育情境是數學內容和幼兒學習之間的紐帶,因此它既要反映幼兒學習內容,同時也要針對幼兒實際水平。一方面情境創設應根據教材內容,把握數學內容本身的基本內涵,提供給幼兒的數學情境應是明確具體、重點突出,避免寬泛復雜、空洞抽象。另一方面,要考慮幼兒認知特點、經驗、興趣,既要考慮群體特點也要考慮個體差異,恰當地設置數學教育情境,指出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幫助幼兒獲取和領會有關信息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例如小班幼兒學習計數應先從實物中感知數量,通過取放、搭建、描畫、拓印等方式感受一個一個的含義。
2.數學教育情境的層次性
在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盡可能設計科學的、有梯度的、有層次的問題,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支架,即設計彼此之間存在邏輯上的和難易程度上的層次關系的問題,做好問題之間的銜接和過渡,用組合、鋪墊或設臺階等方法提高教育情境的整體效果。例如大班幼兒學習測量,應先從直接比較的問題過渡到間接比較,沒有這個過程,幼兒就只是記住了測量方法,而不可能理解測量標準以及測量過程的真正含義。幼兒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是以已有經驗為基礎的,如果沒有鋪墊,數學學習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3.數學教育情境的開放性
開放性一方面指給幼兒最大的空間,數學教育情境的創設是為幼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服務的,因此可允許幼兒有多種解釋或選擇,注重幼兒自主探索和師幼互動,充分關注幼兒數學學習中的情感和態度,為幼兒提供有效的數學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促進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另一方面指給幼兒提供挑戰的機會,情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對于幼兒而言,數學教育的價值絕不只是數學知識本身,而是在思考數學問題時幼兒所獲得的數學經驗和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