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0 10:58:31
數學學科邏輯性較強,知識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每講一個新概念,可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設計出課件,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動腦筋總結規律,自然而然輕松地獲取知識。
如在教幼兒三個或三個以上物體間比較輕重時,先讓幼兒明確比較是在兩個物體之間,根據一些屬性建立一種關系過程。再通過多媒體課件依次點擊出現獅、虎、熊貓玩翹翹板的畫面,教師引導幼兒分別觀察比較二組動物玩蹺蹺板的不同之處1、獅、虎玩時的樣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獅把翹翹板壓在地上,虎卻翹得高高的,獅比虎重)2、虎又與誰比了,怎么樣了?點擊(虎與熊比,虎比熊重)畫面。3、請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比一比,獅比虎重,虎比熊貓重,那么獅、熊貓誰輕、誰重?幼兒在教師的啟發下認真地觀察思考并連續進行比較推理判斷,推出“獅比熊貓重”。隨即教師又翻開熊貓與狗一樣重的畫面,再繼續引導幼兒觀察分析,獅與狗熊誰輕誰重。假設獅子用A表示,虎用B表示,熊貓用C表示,狗熊用D表示。幼兒自然而然地遷移到:“如果“A比B重,B比C重,那么A比C重”;如果“A比B重,B比C重,C,D一樣重,那么A比D重”的概念。這樣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形成一套規律性知識,而且又使幼兒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自己總結出來的規律。
又如:教幼兒“認識多、少、一樣多”的數概念,教師設計了《拔河》的游戲課件,有紅、黃兩隊,請幼兒判斷能否比賽,幼兒憑著以往的經驗說出紅隊5人,黃隊6人不能開始比賽,教師追問原因,幼兒回答說,黃隊比紅隊多1個人。(這時電腦中不停地閃動黃隊多出的那1個人,幼兒清楚地看到這個沒有“一一對應”)幼兒回答的正是數學中“一一對應”的思想,教師順勢講解了“一樣多”的意思。達到了順利突破難點的目的。如果媒體介入過早,幼兒就少了一次思維訓練的機會,這不僅違反了認知規律,還抑制了幼兒的思維發展。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習是探究性的學習,每一位幼兒都是發現者、創造者。他們在創造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分析、類比、歸納、概括等數學方法。幼兒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探究數學知識、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實踐證明,只有培養幼兒能夠駕御信息技術工具,才能夠享有信息時代和數字化世界所帶來的機遇;只有培養幼兒具備自身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理解信息帶來的知識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結構。這樣既能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數學知識,培養了幼兒的數學探究的能力,又能使幼兒從小認識接觸先進的科技手段,逐步學會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接受科技的挑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改革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讓我們在21世紀的信息時代大踏步前進,努力去開創素質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左秀蘭《小學數學探究教育方法論》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輔導材料 內部資料 2002年3月 北京市教委學前教育處編印
[3]陳慶貴《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選》 科學出版社
[4] 吳俊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學生思維活動》 江蘇電化教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